水殿骊山浴未乾,渔阳鼙鼓入长安。
燕京闻道明驼发,又向温泉赐合欢。
水殿骊山浴未乾,渔阳鼙鼓入长安。
燕京闻道明驼发,又向温泉赐合欢。
这首诗《偶作》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描绘了历史转折点的场景,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与悲凉的意味。
首句“水殿骊山浴未乾”,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骊山上的温泉宫殿中,君主在沐浴后尚未完全干燥的情景,暗示着奢华的生活与即将来临的变故。骊山是古代帝王避暑和享受的胜地,此处暗含着对权力与享乐的讽刺。
次句“渔阳鼙鼓入长安”,借用唐代安史之乱的典故,渔阳是叛军安禄山起兵的地方,鼙鼓代表战争的号角,长安则是唐朝的都城。这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叛乱的烽火从远方逼近,威胁到长安,预示着国家动荡不安的局面。
第三句“燕京闻道明驼发”,燕京指的是北京,明驼则可能象征着明朝的使者或军队。这句话暗示了北方边境的动态,可能预示着明朝与北方民族之间的紧张关系,或是明朝对北方局势的应对。
最后一句“又向温泉赐合欢”,温泉在这里可能指代的是皇帝的行宫或休息之所。这句话似乎是在描述皇帝在危机时刻仍然寻求片刻的欢愉,反映了统治者面对国家危难时内心的矛盾与无奈,同时也揭示了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复杂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历史转折点的复杂性和人物内心的挣扎,具有深刻的历史洞察力和人文关怀。
溥天氛祲廓。
看庆绵鸿祚,勋昭麟阁。
蕃宣换符钥。
占西南襟带,遍□油幕。
湘流绕郭。
蔼一城、和气雾薄。
听嘈嘈、比屋欢声,共说吏闲民乐。
遥想芗霏凫暖,翠拥屏深,晓风传乐。
琼腴缓酌。
花阴淡,柳丝弱。
任松凋鹤瘦,莲敧龟老,丹颊常如旧渥。
趁天申、去押西班,奉觞御幄。
春风无检束。
放倡条冶叶,恣情丹绿。
□莺喧燕宿。
似东邻北里,都无贞淑。
高情恨蹙。
欢何时、重见桂菊。
又谁知、天上黄姑,扫尽晚春馀俗。
幽独。
铅华不御,翡翠帷深,郁金裙蔌。
长眉了目。
嫣然态,倚修竹。
纵青门瓜美,江陵橘老,怎比无穷剩馥。
最难禁、扇底横枝,恼人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