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亭下路,春草没荒丘。
云是要离冢,令人生古愁。
侏儿三尺干,不佩双吴钩。
中包猛士胆,白日照高秋。
忍死屠骨肉,视身若蜉蝣。
荆轲不了恨,庆忌成身谋。
如何五噫客,死与尔同仇。
金昌亭下路,春草没荒丘。
云是要离冢,令人生古愁。
侏儿三尺干,不佩双吴钩。
中包猛士胆,白日照高秋。
忍死屠骨肉,视身若蜉蝣。
荆轲不了恨,庆忌成身谋。
如何五噫客,死与尔同仇。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杨维桢所作的《要离冢》,通过对金昌亭下荒丘边要离墓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英雄要离的深深敬仰和感慨。首句“金昌亭下路,春草没荒丘”以春天的景色衬托出坟墓的荒凉,暗示了岁月的流转和英雄的寂寥。接下来,“云是要离冢,令人生古愁”直接点出要离之墓,引发人们对这位壮士悲剧命运的沉思。
诗人接着写到“侏儿三尺干,不佩双吴钩”,通过侏儒的形象反衬要离的英勇,即使身材矮小,其内心却藏着无比的勇气。“中包猛士胆,白日照高秋”进一步赞美要离的胆识和坚韧,他的精神如同秋天的阳光一般明亮照人。
诗中“忍死屠骨肉,视身若蜉蝣”描述了要离为了复仇,不惜牺牲亲人的决心,视生命如朝露般短暂。“荆轲不了恨,庆忌成身谋”将要离与荆轲、庆忌两位刺客相提并论,他们都承载着未竟的仇恨和深思熟虑的复仇计划。
最后两句“如何五噫客,死与尔同仇”表达出诗人对要离的深深同情和共鸣,他把自己比作“五噫客”,意指自己也怀有同样的愤慨和复仇之心,愿意与要离共赴生死之仇。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要离事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英雄的崇敬以及对历史悲剧的深刻反思。
早抱林壑想,而多婴垢氛。
閒来武山下,高挹金华云。
层冈既龙蟠,断垄复瓜分。
一岭忽岧峣,千岩尽缤纷。
维时二月初,淑气澄氤氲。
江上日华动,空中仙语闻。
楼台映海色,泉石超人群。
风含青松响,雨蒸赤霞文。
抚我芳桂枝,兼把芙蓉裙。
愿从广成子,再拜浮丘君。
俯视尘浊区,扰扰蚋与蛟。
高风激六合,逝此杨清芬。
群峰何苍然,回抱得幽旷。
偶寻昔人居,遂历青霞嶂。
低连水竹交,高出雨云上。
瑰奇本天设,终亦由规创。
梯危与凿险,嵷嵷各异状。
子孙久漂散,兵火成彫丧。
回风吹禾黍,烟草亦漾漾。
我行问其故,指点迷所向。
呜呼前代秀,诗名宗哲匠。
仓皇嘉熙末,戎马日方张。
拂石事冥栖,空馀白云唱。
百年总飘忽,过者一惆怅。
长啸豁清秋,吾将骋遐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