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上寒窗面绿漪,孤踪漂泊渺天涯。
愁听火令抛长檠,醉折花筹记小诗。
莺语难寻春去处,乡心偏等梦回时。
文章满腹知何用,落得奔波两鬓丝。
溪上寒窗面绿漪,孤踪漂泊渺天涯。
愁听火令抛长檠,醉折花筹记小诗。
莺语难寻春去处,乡心偏等梦回时。
文章满腹知何用,落得奔波两鬓丝。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寒窗前面对溪水绿波的孤独与愁绪。首联“溪上寒窗面绿漪,孤踪漂泊渺天涯”以景衬情,寒窗与绿漪构成清冷画面,游子的孤影在无垠的天地间漂泊,流露出一种远离家乡的孤独感。
颔联“愁听火令抛长檠,醉折花筹记小诗”进一步展现游子内心的复杂情感。他愁苦地听着远处的火声,将长灯抛弃,似乎是在逃避现实的烦恼;而借酒浇愁,折下花朵,记录下心中的小诗,试图在诗歌中寻找慰藉。
颈联“莺语难寻春去处,乡心偏等梦回时”则表达了对春天和故乡的思念。莺啼声声,却难以追寻到春天的踪迹,这不仅是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也是诗人内心对美好时光和故土的怀念。乡愁在梦中得以暂时释放,但醒来后依旧深埋心底。
尾联“文章满腹知何用,落得奔波两鬓丝”是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尽管诗人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但在现实中却无所施展,只能落得四处奔波,两鬓斑白。这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叹,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普遍面临的困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构建,展现了游子在外漂泊的孤独、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深刻反思,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