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佛何年寺,声闻倦辟支。
三身醒幻影,一蛰蜕希夷。
古蝶吹花冷,新蕉覆枕迟。
梦回人换世,槐荫下南枝。
卧佛何年寺,声闻倦辟支。
三身醒幻影,一蛰蜕希夷。
古蝶吹花冷,新蕉覆枕迟。
梦回人换世,槐荫下南枝。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场景,通过对“卧佛”这一主题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与梦境的深刻思考。
首联“卧佛何年寺,声闻倦辟支”,开篇即以“卧佛”为中心,引出对历史与时间的追问,暗示了佛像历经岁月的沧桑,同时也暗含了对“声闻”与“辟支”这两种佛教修行层次的对比与反思,体现了对佛教哲学的深入理解。
颔联“三身醒幻影,一蛰蜕希夷”,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本质的探讨。这里,“三身”指的是佛的法身、报身和应身,象征着佛性的不同显现;“幻影”则暗示了世间一切皆是虚幻,不永恒不变。而“一蛰蜕希夷”则可能是在比喻生命的轮回与转化,如同冬眠后的昆虫破茧而出,展现出一种超越世俗、达到精神升华的状态。
颈联“古蝶吹花冷,新蕉覆枕迟”,通过自然界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蝴蝶在冷风中飞舞,新长的芭蕉叶覆盖着枕头,时间仿佛凝固,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于日常琐碎之外的宁静与深思。
尾联“梦回人换世,槐荫下南枝”,将个人的梦境与更广阔的宇宙联系起来,表达了对生命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梦中的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的联系,暗示了个体生命在宇宙中的微小与无限可能性。同时,“槐荫下南枝”这一意象,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隐含了对人生方向与归宿的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梦境以及宇宙奥秘的独到见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去未经旬,恰早是、两年离别。
猛忆着、古寺桥东,叮咛难决。
老我岁华如伏骥,怜卿薄命同飘叶。
任楼头、柳色又青青,心常结。试春日,传柑节。
旧时恨,新愁叠。凭半幅鱼书,衷怀私泄。
一夜西风吹驿使,数声残角敲霜月。
总关心、情况两茫然,共谁说。
常是春间,趁美景、看花听鸟。
早催过、寒食清明,韶华将近春杪。
雨过无尘苔藓润,风晴浥露垂杨晓。
但愿留春住,休遣绿肥红少。
落絮无端,如棉似霰,满地铺纤缟。
怕枝头、雨困风攲,繁英转眼如扫。
只花前、翠倚红偎,酒杯持、吾生足了。
反禁他,花落花开,引将愁到。
微吟信步,转过小亭别渚,映红桥绿沼。
宛濠上、华林鱼鸟,相忘不言而笑。
骀荡春风,婆娑昼永,徘徊薄暮忘归去,渐碧天、无际月明悄。
春宵难买,共道一刻千金,愁谁信,飞花搅。
东山丝竹,画鹢凌波,按拍行云袅。
是第一流人物,名士风流,乱头粗服,看来都好。
漏莫催银,山须颓玉,夜深犹恐花枝睡,更留连、高烛红妆照。
不殊老子当年,乘兴方深,南楼月小。
《莺啼序》【清·冒纶】常是春间,趁美景、看花听鸟。早催过、寒食清明,韶华将近春杪。雨过无尘苔藓润,风晴浥露垂杨晓。但愿留春住,休遣绿肥红少。落絮无端,如棉似霰,满地铺纤缟。怕枝头、雨困风攲,繁英转眼如扫。只花前、翠倚红偎,酒杯持、吾生足了。反禁他,花落花开,引将愁到。微吟信步,转过小亭别渚,映红桥绿沼。宛濠上、华林鱼鸟,相忘不言而笑。骀荡春风,婆娑昼永,徘徊薄暮忘归去,渐碧天、无际月明悄。春宵难买,共道一刻千金,愁谁信,飞花搅。东山丝竹,画鹢凌波,按拍行云袅。是第一流人物,名士风流,乱头粗服,看来都好。漏莫催银,山须颓玉,夜深犹恐花枝睡,更留连、高烛红妆照。不殊老子当年,乘兴方深,南楼月小。
https://shici.929r.com/shici/Cdws5XG9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