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阑不能寐,鸡鸣垂欲三。
起步秋月影,寒发何毵毵。
斗柄落山北,参旗挂庭南。
三五忽四五,蛙蚓众喙缄。
独有络纬声,催织何喃喃。
禄仕心已息,愧未任桑蚕。
昨暮缺薪米,质以衾及缣。
七年为此郡,忍人所难堪。
焉知窘至此,不给石与甔。
独坐老树下,暗撚霜须髯。
墙外行人动,丧事箫鼓酣。
生之必有死,如岁代凉炎。
但颇讶薄俗,不复甄廉贪。
鄙诮采芝馁,歆羡脍肝馋。
想见攫夺子,枥马已就衔。
岂识有幽人,茹苦如饴甘。
念虽乏智计,识度终不凡。
儿女亦可割,深山建茅庵。
夜阑不能寐,鸡鸣垂欲三。
起步秋月影,寒发何毵毵。
斗柄落山北,参旗挂庭南。
三五忽四五,蛙蚓众喙缄。
独有络纬声,催织何喃喃。
禄仕心已息,愧未任桑蚕。
昨暮缺薪米,质以衾及缣。
七年为此郡,忍人所难堪。
焉知窘至此,不给石与甔。
独坐老树下,暗撚霜须髯。
墙外行人动,丧事箫鼓酣。
生之必有死,如岁代凉炎。
但颇讶薄俗,不复甄廉贪。
鄙诮采芝馁,歆羡脍肝馋。
想见攫夺子,枥马已就衔。
岂识有幽人,茹苦如饴甘。
念虽乏智计,识度终不凡。
儿女亦可割,深山建茅庵。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秋夜的清冷与孤寂中,无法入睡的状态。诗人起身走动,感受着秋月的明亮与寒意。斗柄指代北极星,参旗则是指庭院中的旗帜,这两者交相辉映,显现出夜晚的宁静与寂寞。三五忽四五,蛙蚓众喙缄,是对自然界生物活动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所处环境的生机。
独有络纬声,催织何喃喃,表达了诗人对于编织声音的关注,这可能是邻里女子夜晚赶制衣物的声音。这样的细节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也流露出诗人对劳动女性的同情和理解。
禄仕心已息,愧未任桑蚕,是诗人对于自己尚未能像农妇那样勤劳工作的自责之情。昨暮缺薪米,质以衾及缣,则是生活上的困顿和对物资匮乏的描绘。
七年为此郡,忍人所难堪,表达了诗人对于长时间在一个地方任职而感受到的压力与挑战。焉知窘至此,不给石与甔,是对现实境遇的无奈和不满。
独坐老树下,暗撚霜须髯,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寒冷中独坐的孤独场景。墙外行人动,丧事箫鼓酣,则是夜晚社会生活的一隅,透露出夜晚街道上仍有喧嚣和活动的声音。
生之必有死,如岁代凉炎,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周期性变化所引发的哲理思考。但颇讶薄俗,不复甄廉贪,则是对世态的批判和对物欲横流社会的不满。
鄙诮采芝馁,歆羡脍肝馋,是对于一些人追求名利、贪图享乐生活方式的讽刺。想见攫夺子,枥马已就衔,则是诗人内心对于某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岂识有幽人,茹苦如饴甘,是对那些在困苦中依然保持乐观态度的人的赞誉。念虽乏智计,识度终不凡,则是诗人对于自己虽然智谋用尽,但认识和见解始终不平庸的自信。
儿女亦可割,深山建茅庵,是对极端困难境遇下仍能找到出路的坚韧生命力的一种赞美。通过这样的表达,诗人展现了自己对于生活艰辛的接受和面对,以及在逆境中寻找精神寄托的勇气。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环境、自然界生物活动、社会生活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细腻描写,勾勒出一幅宋末元初社会生活的多彩画卷。诗人在其中表达了自己对于现实不满和理想追求之间的矛盾,以及面对困境时坚持个人的价值观念和精神信仰的决心。
送君同上酒家楼,酩酊翻成一笑休。
正是落花饶怅望,醉乡前路莫回头。
天涯方叹异乡身,又向天涯别故人。
明日五更孤店月,醉醒何处泪沾巾。
本期同此卧林丘,榾柮炉前拥布裘。
何事却骑羸马去,白云红树不相留。
明月严霜扑皂貂,羡君高卧正逍遥。
门前积雪深三尺,火满红炉酒满瓢。
白云红树绕琅东,名鸟群飞古画中。
仙吏不知何处隐,山南山北雨蒙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