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杳杳白云低,古木丛阴路欲迷。
昼永并无人迹混,夜深惟有鸟声啼。
雨昏草色寒侵院,风入松声响乱溪。
隔宿寻幽心未惬,马回山下日将西。
洞天杳杳白云低,古木丛阴路欲迷。
昼永并无人迹混,夜深惟有鸟声啼。
雨昏草色寒侵院,风入松声响乱溪。
隔宿寻幽心未惬,马回山下日将西。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西山时的幽静与孤寂之感。首句"洞天杳杳白云低",以洞天仙境般的景象开篇,暗示了山中的隐秘与深远,白云低垂,犹如画卷的背景,增添了神秘色彩。"古木丛阴路欲迷",写出了山路曲折,被茂密的古木遮掩,让人仿佛迷失在绿色的迷宫中。
"昼永并无人迹混",白天漫长而寂静,没有人的踪影,只有自然的声音,突显出山间的宁静和人迹罕至。"夜深惟有鸟声啼",夜晚降临,更显得静谧,只有鸟儿的啼鸣打破这份静寂,增添了生动的画面感。
"雨昏草色寒侵院",一场小雨过后,草色显得更加苍翠,寒意似乎渗透到庭院,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风入松声响乱溪",微风吹过松林,松涛声与溪水声交织,增添了山间生活的自然韵律。
最后两句"隔宿寻幽心未惬,马回山下日将西",表达了诗人虽然连续两日探寻幽境,但内心对未知的向往仍未满足,直到马儿返回,夕阳西下,才意识到一天即将过去,流露出淡淡的遗憾和对下一次探索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山的自然风光,通过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展现了诗人游山的体验和心境,具有浓厚的山水诗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