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契清机在惠泉,寺僧作疏熟闻先。
竹炉且喜还山久,画卷重看补阙前。
绿竹红梅犹假色,行云流水是真诠。
呼之欲出宗苍俨,对此怡然漫惘然。
夙契清机在惠泉,寺僧作疏熟闻先。
竹炉且喜还山久,画卷重看补阙前。
绿竹红梅犹假色,行云流水是真诠。
呼之欲出宗苍俨,对此怡然漫惘然。
此诗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题为《题张宗苍补惠泉图再叠旧韵》。诗中描绘了对一幅补绘惠泉图的欣赏与感慨。开篇“夙契清机在惠泉”,表达了诗人与画中景致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如同清风明月般默契。接着“寺僧作疏熟闻先”一句,点明了画中景致的来源,仿佛是寺中僧侣精心布置的清幽之地,让人先声夺人地感受到其静谧之美。
“竹炉且喜还山久,画卷重看补阙前”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这幅图的珍视之情。竹炉的温暖与山林的久远,以及画卷的反复品读,都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艺术作品的深刻理解。接下来,“绿竹红梅犹假色,行云流水是真诠”描绘了画面中的自然景观,绿竹红梅虽是人工点缀,但行云流水则真实地展现了自然的灵动与和谐,成为画面的精髓所在。
最后,“呼之欲出宗苍俨,对此怡然漫惘然”表达了诗人面对这幅画时的复杂心情。他似乎能从画中感受到一种庄严而深沉的气息,同时又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愉悦与迷惘。这种情感的交织,既是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是对艺术创作之美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艺术的独到见解,以及在欣赏过程中所产生的独特情感体验。
明月满庭树,与子步清影。
参横北斗低,共此良夜永。
一从明月缺,子即与我别。
两桨泛西江,摇荡万顷雪。
明月今复圆,子行阿那边。
爱而不可见,望望空凄然。
愿子理归舟,复向长安道。
快来我庭前,趁此明月好。
筑室寻幽处,唯求水竹邻。
心安何必贵,累少莫如贫。
石里求奇古,花中悟道新。
不须多辙迹,猿鹤自为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