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池上逐凉二首·其一》
《池上逐凉二首·其一》全文
唐 / 白居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青苔地上消残暑,绿树阴前逐晚凉。

轻屐单衫薄纱帽,浅池平岸庳藤床。

簪缨怪我情何薄,泉石谙君味甚长。

遍问交亲为老计,多言宜静不宜忙。

(0)
注释
青苔:生长在湿润地面上的绿色苔藓植物。
残暑:残留的炎热夏季天气。
晚凉:傍晚时的凉爽气温。
轻屐:轻便的木屐,古代的一种鞋。
单衫:薄薄的单衣。
庳藤床:低矮的藤制床,一种简易的户外休息设施。
簪缨:古代官员的冠饰,这里代指官职。
情何薄:情感为何如此淡漠,指对官场的冷漠态度。
泉石:常用来象征隐居生活,泉水和山石是隐士生活环境的元素。
谙君:熟悉你,这里的'君'指的是隐居者。
味甚长:对隐居生活的热爱非常深厚。
交亲:朋友和亲戚。
老计:关于老年的规划或打算。
宜静不宜忙:适合平静而不适合忙碌,建议的养老生活方式。
翻译
青苔覆盖的地面消退了残留的暑气,傍晚在绿树荫下显得格外凉爽。
穿着轻便的木屐,身着单薄的衣衫,头戴薄纱帽,沿着浅水池和平坦的河岸,躺在低矮的藤床上。
人们诧异于我对官职的淡漠,而你却深知对隐居生活的热爱有多么深沉。
四处询问亲友关于养老的打算,他们大多建议宁静而不忙碌的生活方式。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夏末初秋景色的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淡泊宁静生活态度的向往和赞美。

“青苔地上消残暑,绿树阴前逐晚凉。”两句生动地勾勒出夏日渐退、秋风初至的景象。青苔覆盖的大地在缓缓消解最后的炎热,而绿意盎然的树木则在前方带来一丝丝的凉意。

“轻屐单衫薄纱帽,浅池平岸庳藤床。”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轻松愉悦的生活状态。轻薄的鞋子、单层的衣服和纱质的帽子,以及静谧的池塘边的平缓岸坡上铺设的柔软的藤床,都在营造一种悠闲自得的氛围。

“簪缨怪我情何薄,泉石谙君味甚长。”诗人通过对自然之物——簪(古代饰物)和缨(丝带)、泉水与石头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对生命、时间和情感的深刻体验。"怪我情何薄"显示了诗人对于外界喧嚣的淡然,而"味甚长"则是对内心世界深邃而持久的享受。

“遍问交亲为老计,多言宜静不宜忙。”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间互相询问关于晚年的打算,以及对过度言谈和急躁行为的警示。诗人倡导的是一种宁静、简约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通过柔美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纷扰,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的生活理念。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
朝代:唐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生辰:772年-846年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猜你喜欢

新买东庄宾友携酒往看十绝句·其一

芳园垂老惭为主,门巷开除即是家。

不知樱树春能早,便把樱花作杏花。

(0)

将抵咸阳日已薄暮予临河登舟亦有作云

县城背倚北原坡,南面通津古渭河。

两岸夕阳青草渡,半篙春水白鸥波。

当年宫殿阿房盛,此地丘陵汉室多。

欲向长途询往事,南山无语郁嵯峨。

(0)

题锡山孙王庙

庙食青山岁月长,居人多未识孙王。

江东讨逆功初著,许下迎銮志莫偿。

一代英豪存太史,三分名节愧元方。

何当订入新图志,祀典分明重此乡。

(0)

春中·其一

时光堪喜亦堪悲,岁岁春随斗炳移。

送老一条邛竹杖,夜挑明月上台矶。

(0)

送曹判官苏州治水二首·其一

别驾之官日,都城欲夏过。

一篷畿甸雨,双桨石湖波。

郭外青山少,城边白水多。

三吴民垫久,拯援术如何。

(0)

送詹观归省·其二

岁聿云暮,雨雪载涂,君辞璧水将焉徂。

片帆缥缈过柬吴,东吴勿盘桓,急归为问安。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潘良贵 刘彻 王鼎 冯惟讷 程元凤 孙绰 顾景星 丘为 阴铿 高蟾 韩亿 鱼玄机 魏收 孟昶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