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庄驻跸逢秋雨,净涤馀炎益晚禾。
行旅何曾愁且怨,农夫祗觉舞而歌。
山庄驻跸逢秋雨,净涤馀炎益晚禾。
行旅何曾愁且怨,农夫祗觉舞而歌。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在山中驻跸时遇到秋雨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
首句“山庄驻跸逢秋雨”,开篇点题,以“山庄”、“驻跸”描绘出皇帝在山中停留的场景,紧接着“逢秋雨”则引入了自然界的元素,为后续的描写铺垫。秋雨给人以凉爽的感觉,与夏日的炎热形成鲜明对比,也预示着丰收的到来。
次句“净涤馀炎益晚禾”,进一步展开画面,秋雨不仅带来了清凉,还洗净了夏日的余热,使得晚稻得以更好地生长。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净涤”和“益”字生动地表现了雨水对庄稼的滋养作用,同时也暗示了丰收的希望。
第三句“行旅何曾愁且怨”,转而从旁观者的角度出发,描述了行旅之人面对秋雨的态度。通过“何曾愁且怨”的反问,表达了即使在雨中,人们也能保持乐观的心态,不因天气的变化而产生负面情绪,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最后一句“农夫祗觉舞而歌”,将视角聚焦于农夫身上,他们对秋雨带来的好处感到欣喜,甚至以舞蹈和歌唱来表达内心的喜悦。这不仅展现了农夫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丰收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山中雨景的美好,以及自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和谐关系,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乐观面对生活变化的精神风貌。
高梧露堕银床冷,宫漏沉沉夜初永。
碧落无云月正中,楼台滉漾玻璃影。
轻移芳屣下空庭,未拂瑶玷已怆情。
玉腕徐挥捣寒素,丁东写出断肠声。
非丝非竹亦非木,碎佩繁铃断还续。
壮如巫峡泻春涛,清似寒溪漱鸣玉。
商声呜咽徵声悲,散入秋空远更微。
公主辞唐嫁回纥,文姬归汉别焉支。
乍沉乍振声尤苦,顾影无言泪如雨。
严陵台上哭孤臣,白傅舟中泣商妇。
砧声转急愁转深,栖乌惊起啼霜林。
长风吹入征夫耳,应识香闺怅望心。
玉杓斜指天将曙,停杵凄然倚庭树。
却爱莲塘水不波,双鸳交颈眠香雾。
朝出上党城,昼扺婴儿国。
民俗固质野,原田亦硗瘠。
西望荆卿坟,苍然閟榛棘。
卫公有遗祠,绘事俨冠舄。
我怀冯野王,自少谨修饰。
虽云世所贤,众枉纷忌直。
初焉斥藩邦,继乃困徽纆。
积善云有庆,伊人死谗慝。
天道良悠悠,古今同太息。
我欲访松楸,剪薙加培植。
空原渺无睹,怅望泪沾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