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壁寒灯照苦辛,白头甘作未亡人。
几家文献存孤子,一脉纲常系此身。
雪后松筠真耐晚,风前桃李漫争春。
登堂细阅丹青卷,击节还思板荡臣。
半壁寒灯照苦辛,白头甘作未亡人。
几家文献存孤子,一脉纲常系此身。
雪后松筠真耐晚,风前桃李漫争春。
登堂细阅丹青卷,击节还思板荡臣。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坚守贞节的节妇形象,通过半壁寒灯下的辛劳和白发人孤独的境遇,展现出她的坚韧与牺牲。"文献存孤子"表达了她作为母亲的责任,独自抚养后代,传承家族的文化和道德。"一脉纲常系此身"进一步强调了她对传统伦理的坚守,视维护家庭和社会秩序为己任。
诗人以雪后的松竹象征节妇的品格,即使在艰难环境中也能保持坚韧不屈,不与世俗的桃李争艳。"登堂细阅丹青卷"暗指她对文化的热爱和教育后代的决心,而"击节还思板荡臣"则表达了对忠贞之士的敬仰,她自己也如同一位在动荡时局中坚守道义的臣子。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扬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她的形象深入人心,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节操和家庭责任的崇高评价。
溪尾水沄沄,峰头正夕曛。
含栖经驻节,洒泪读遗文。
桥南花如浣花好,桥北油油生碧草。
草色逐年新,花开又一春。
可怜东阜客,今作北邙尘。
忆昨锦江离别处,江边手折垂杨树。
千里还乡不见君,断肠邻笛山阳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