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逃学频来此,一一重寻尽有踪。
因漉戏鱼群下水,缘敲响石斗登峰。
熟知旧事惟邻叟,催去韶华是暮钟。
毕竟世间何物寿,寺前雷仆百年松。
儿时逃学频来此,一一重寻尽有踪。
因漉戏鱼群下水,缘敲响石斗登峰。
熟知旧事惟邻叟,催去韶华是暮钟。
毕竟世间何物寿,寺前雷仆百年松。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儿时逃学的欢乐情景和对岁月沧桑的感慨。开篇两句“儿时逃学频来此,一一重寻尽有踪”表达了诗人童年时常到这个地方躲避学习,反复寻找那些旧日的足迹。这些行径充满了对童年的怀念和无忧无虑的快乐。
接着“因漉戏鱼群下水,缘敲响石斗登峰”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与伙伴们在山间溪流中嬉戏捕鱼,敲击石头发出声响,竞相攀登高峰的情景。这些自然的游戏充分展现了儿童的活力和纯真。
“熟知旧事惟邻叟,催去韶华是暮钟”则转向成长后的感慨。诗人提到只剩邻里间的老者还记得那些过往的事情,而时间却像敲响的暮钟一样,不断催促着青春逝去。
最后两句“毕竟世间何物寿,寺前雷仆百年松”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和历史长河中个体渺小的深刻感悟。即使是那被雷击倒的百年老松,也无法逃脱时间的摧毁。这两句透露出一丝悲凉,但也显得格外庄严。
整首诗通过对童年的追忆和对生命易逝的沉思,勾勒出一个从欢乐无忧到成长感慨,再到生命哲理的深刻描绘。
禁门际晓开,敕放如花女。
起作辞宫妆,低头泪如雨。
所悲入宫早,不恨出宫迟。
十年闭永巷,妾貌犹昔时。
当窗理镜奁,容华良独惜。
君王岂无恩,妾自未相识。
同时良家子,多在昭阳宫。
齐纨虽皎洁,不如蜀锦红。
旧家送我时,愿妾承天眷。
归去姊妹行,含羞说金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