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看原上墓,坟尽但馀碑。
谁见生前贵,尘生带下龟。
高堂幸有酒,一饮岂论赀。
勉强行乐耳,古人良可悲。
君看原上墓,坟尽但馀碑。
谁见生前贵,尘生带下龟。
高堂幸有酒,一饮岂论赀。
勉强行乐耳,古人良可悲。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次韵子瞻题长安王氏中隐堂五首(其五)》中的第五首。诗人通过对原上墓地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富贵易逝的感慨。"君看原上墓,坟尽但馀碑",这两句描绘了墓地的荒凉景象,只有墓碑留存,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死亡的普遍。接着,"谁见生前贵,尘生带下龟",诗人以贵族的墓志铭被尘土覆盖为象征,揭示了生前的显赫地位在死后也难以抵挡时间的侵蚀。
诗人进一步借酒浇愁,"高堂幸有酒,一饮岂论赀",表达出在高堂之上,尽管有酒可供畅饮,但人生的欢乐并不能用金钱衡量,暗示了人生的无奈和对欢乐的追求。最后两句"勉强行乐耳,古人良可悲",诗人认为即使勉强寻求快乐,也无法改变人生的无常,引出对古人命运的深深哀叹。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墓地的描写和饮酒的场景,寓言式地表达了对生命短促和世事变迁的深刻思考,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伤和对人生的感慨。
驮铃唤起。又趁入襜帷,四更天气。
沙色笼灯,不辨马蹄痕细。
层衾裹梦霜逾重,问宵酲、殢人醒未。
乱尘迷辙,晨星几眼,照愁而已。怅晓角、催人卌里。
认行行烟树,近滹沱水。雁路微茫,低映关山行李。
萧萧自古坚冰渡,剩桥边、荻芦荒垒。
数家村店,酒旗斜矗,向空烟里。
别怀惆怅,对小青痴影。瘦骨还如去年病。
算隔花人远,花在天涯,天涯路、比似隔花还近。
兰舟亲送别,第一难忘,泪湿罗衣两相忍。
燕塞梦初回,酒殢香寒,索赠汝、一条孤枕。
便绮语、销磨到枯禅,怎偿得伊家,脸情眉韵。
好个江南夜。共呼船、秦淮十里,翠帘齐挂。
月在人边花在水,柔橹两支低亚。
又摇到、小姑祠下。
茉莉香浓双劝酒,笑六朝、暂醉侬醒也。
歌舞恨,并陶写。石城又听寒潮打。
洗当年、嫩红桃叶,魂无一把。
便是小鬟能按曲,吹得玉箫声哑。
惹客泪、暗淋罗帕。
望望红桥三四转,是李家、楼与丁家榭。
替唤到,柳边马。
少日文章,痛哭谁如,我与尔哉。
算重阳风雨,先催客去,清明花柳,又载诗回。
作两生行,过三闾庙,今日应无市骏台。
狂来也,只青琴濯砚,红袖传杯。客心海国呼来。
却系缆湘干未忍开。
问千金买赋,笑余饥走,万山锁梦,累子愁堆。
子正依余,余翻别子,一例齐年感赋梅。
还西笑,只高城落日,为子低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