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道百城雄据,须教万卷长添。高斋特立倚云天。
郑家书带,曾裹碧阶前。
最是纸窗深处,嫌他暮雨无边。一枝空翠半笼烟。
夜阑容与,肯放月孤圆。
不道百城雄据,须教万卷长添。高斋特立倚云天。
郑家书带,曾裹碧阶前。
最是纸窗深处,嫌他暮雨无边。一枝空翠半笼烟。
夜阑容与,肯放月孤圆。
这首《临江仙·题竹斋》由清代诗人华胥所作,通过对竹斋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不道百城雄据,须教万卷长添”,以“百城”喻指广袤的疆域,“万卷”象征丰富的知识,表达了诗人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双重追求,但又不满足于这些表面的成就,而是更向往内心的宁静与丰富。
接着“高斋特立倚云天。郑家书带,曾裹碧阶前”,描绘了一座高耸的书斋,仿佛直插云霄,与郑家的书带相映成趣,暗示了主人的学识渊博和高洁的品格。这里的“碧阶”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新雅致。
“最是纸窗深处,嫌他暮雨无边”两句,通过纸窗与无边的暮雨形成对比,既表现了竹斋内环境的静谧与舒适,也暗示了外界风雨的侵扰与内心的平静自守。
最后“一枝空翠半笼烟。夜阑容与,肯放月孤圆”,以一枝翠绿的竹子在烟雾中若隐若现,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夜晚的宁静与月圆的圆满形成了和谐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美好瞬间的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竹斋场景,不仅展现了竹子的自然之美,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