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一片起,客绪又如何。
我是无家者,思乡亦浩歌。
秋声一片起,客绪又如何。
我是无家者,思乡亦浩歌。
这首诗名为《秋声》,由清代诗人李寄所作。诗中描绘了秋天的声音引发的思绪与情感,充满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秋声一片起”,开篇以“秋声”点题,形象地描绘出秋天特有的声音,如落叶的沙沙声、风的呼啸声等,这些声音在秋天的背景下显得格外清晰和强烈。这一句不仅勾勒出了秋天的自然景象,也暗示了季节更替带来的某种情绪波动。
“客绪又如何”,紧接着上一句,诗人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对秋声的感受之中。这里的“客绪”指的是旅人或客居他乡之人的情绪状态。诗人通过“又如何”一词,表达了自己在异乡听到秋声时,内心复杂而难以言喻的感受,可能包括孤独、思乡、对未来的不确定等。
“我是无家者,思乡亦浩歌”,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自称为“无家者”,意味着他在外漂泊,没有固定的归宿,这种状态本身就蕴含着深深的孤独感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然而,即便如此,诗人仍然选择“思乡亦浩歌”,即以歌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这既是一种情感的宣泄,也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声的细腻描绘,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相结合,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时的孤独、思乡之情以及面对困难时的积极态度。诗中的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深沉,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稚阳回淑景,旷原汎初旭。
曾无车马喧,迟此求羊躅。
忽有素心人,眷然慰幽独。
及辰相游遨,结托同春服。
冲襟期邃古,宁与尘氛逐。
疑义邀共析,发篇时来续。
广步并林塘,听禽出幽谷。
至乐超名迹,世訾焉所局。
得君何翛然,乘风共沂浴。
松柏生挺直,不为桑蔓牵。
磁石能引铁,于金终不连。
自余游上京,块思寡欢颜。
良觌二三子,谈笑芬若兰。
但言同声气,宁知异乡园。
爰作一巢鸟,分飞忽别山。
宋丞怀五岳,张史滞江关。
矫矫吾宗兄,何复理征骖。
征骖不得停,怅隔增忧叹。
岂无京洛客,车马罗翩翻。
亲交念独违,心结不能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