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我者死矣,不知我者左右嬉笑相揶揄。
尔非竟智吾非愚,激忿而竞胡为乎?
凤皇不可以语黄雀,语向青田千岁鹤。
梧桐伐作釜底薪,谁信人间有阿阁?
朝买一马,暮携一鞭。南行吴楚,北走赵燕。
路长客独年复年,道旁插柳高过肩。
柳为飘花人飘蓬,踯躅踯躅,安知西东?
知我者死矣,不知我者左右嬉笑相揶揄。
尔非竟智吾非愚,激忿而竞胡为乎?
凤皇不可以语黄雀,语向青田千岁鹤。
梧桐伐作釜底薪,谁信人间有阿阁?
朝买一马,暮携一鞭。南行吴楚,北走赵燕。
路长客独年复年,道旁插柳高过肩。
柳为飘花人飘蓬,踯躅踯躅,安知西东?
这首诗《和弹篇七章当鞠歌行(其六)》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通过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以及个人际遇的深刻思考。
首句“知我者死矣,不知我者左右嬉笑相揶揄”,以一种悲凉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于理解与误解的感慨。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真正理解自己的人或许已经不在人世,而那些不了解自己的人却在周围嬉笑打闹,互相取乐。这种对比强烈地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接着,“尔非竟智吾非愚,激忿而竞胡为乎?”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既不是完全的智者,也不是完全的愚者,而是处于两者之间,面对外界的不理解和自己的情感冲突,感到困惑与愤怒。
“凤皇不可以语黄雀,语向青田千岁鹤。”这一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不同个体之间的隔阂与难以沟通。如同高贵的凤凰无法与普通的黄雀交流,同样,诗人也无法与那些看似遥远、超脱的千岁鹤对话,暗示了人与人之间、个体与世界之间的距离感与疏离感。
“梧桐伐作釜底薪,谁信人间有阿阁?”这两句通过梧桐被砍伐成为锅底的燃料,与阿阁(可能指高雅的居所或理想之地)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现实与理想的落差的感慨。在残酷的现实中,高雅与美好往往被践踏,无人相信人间还有理想存在的可能。
“朝买一马,暮携一鞭。南行吴楚,北走赵燕。”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四处奔波、流浪的生活状态。每天早晨购买一匹马,晚上则带着一根鞭子继续前行,从南方的吴楚到北方的赵燕,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远方的追求。
“路长客独年复年,道旁插柳高过肩。”在漫长的路上,诗人独自一人,年复一年地行走。道路两旁的柳树长高,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变化,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在旅途中不断成长与变化的过程。
“柳为飘花人飘蓬,踯躅踯躅,安知西东?”最后两句将柳树的飘花与人的漂泊生活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命运多舛的感慨。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们就像随风飘荡的柳絮一样,不知道自己最终会飘向何方。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我、社会、自然以及人生本质的深入思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香茧凝脂薄,金刀逐意妍。
轻清笼绛蜡,晃漾映罗笺。
巧异云蓝莹,光□□火燃。
好花迎宿蔼,初旭眩晴烟。
制陋秦宫炬,工惭汉绮莲。
映空珠网密,照夜绿玑圆。
燄转虹垂浦,辉分宿丽躔。
芳能欺雾縠,烨欲晕冰筵。
春净波如蹙,云轻雨未悬。
东风愁剪剪,华屋锁神仙。
云州域西草青青,落日欲没光晶荧。
辎车毳帐纷簇簇,平原入夜凉风生。
驼鸣马嘶人不行,牧儿长笛吹月明。
我生何为困奔走,况乃北度乌桓城。
有家有家隔江水,三年不归忧弟兄。
妻儿寄书念我远,问我寝食仍良能。
草堂步履喜无恙,石田春尽今已耕。
子规何事啼向我,逡巡行亦将南征。
明朝骑马登道路,世事浩渺谁能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