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巷掩弊庐,高居敞华屋。
新昌七株松,依仁万茎竹。
松前月台白,竹下风池绿。
君向我斋眠,我在君亭宿。
平生有微尚,彼此多幽独。
何必本主人,两心聊自足。
陋巷掩弊庐,高居敞华屋。
新昌七株松,依仁万茎竹。
松前月台白,竹下风池绿。
君向我斋眠,我在君亭宿。
平生有微尚,彼此多幽独。
何必本主人,两心聊自足。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得的生活状态。开头"陋巷掩弊庐,高居敞华屋"写出了诗人所处环境的简陋与高雅两重面貌,这是对比手法的运用,通过对照突显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然。接着"新昌七株松,依仁万茎竹"则描绘了自然景物,其中“新昌”、“依仁”等字眼透露出诗人对于这个地方的情感寄托。这两句通过具体的数字和地点名称,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松前月台白,竹下风池绿"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美丽。这里的“月台”、“风池”则是诗人情感的外化,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融入自然的心境。
"君向我斋眠,我在君亭宿"显示出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情谊和信任。这两句通过简单明了的叙述,展现了一个宁静的夜晚场景,同时也透露出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平生有微尚,彼此多幽独"则表达了一种生活态度,即在世俗纷扰中保持内心的独立和纯净。这里的“微尚”指的是诗人的某种追求或理想,而“幽独”则是这种态度的外化。
最后"何必本主人,两心聊自足"意味着诗人并不在意物质所有权,只要内心充实就好。这句话强调了精神上的满足和自由,是对前文描述的一种总结和升华。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真挚抒发,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自得其乐的人生态度。
我爱山居静,不耐山行喧。
山意岂有殊,嚣寂情自分。
谷深栖夕月,崖回穿朝暾。
藓翳石径迷,雨入岚气昏。
明霞烛溪练,灌木藏云根。
岩花秀以野,丹碧丛纷纭。
清辉亦可娱,惜哉非故园。
故园正清秋,桂馥芙蓉殷。
何当白云棹,言归黄叶村。
山中读我书,夙好良所敦。
龙鳞犀甲云垂地,百尺搀天入天际。
斩以斤斧引以绳,谷倒岩摧倏憔悴。
森然古色据当路,故老不知几年岁。
孤根裂下劫灰余,铁干排空走元气。
屈曲惭非梁栋材,支离委绝亦可哀。
土人言此无所用,杀代不异草与莱。
吾闻物以不材老,惜其自养到合抱。
乍可萧条凌雪霜,忍看埋没随百草。
翻思物理岂有极,汉宫五柞亦萧瑟。
垂杨袅袅不自持,太息风前尔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