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示黎如璋丹诀》
《示黎如璋丹诀》全文
宋 / 崔羽   形式: 古风

丹即筌蹄道即鱼,忘筌得道證空虚。

莫坚守抱无为一,扑碎空虚一也无。

妙有灵丹常赫赫,含容法界自如如。

随缘应感长清静,九载金刚不坏躯。

(0)
鉴赏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玄奥的道家思想为底蕴,巧妙地融合了道教的丹道修炼理念与佛教的空性智慧,展现了诗人对宇宙真理和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

首句“丹即筌蹄道即鱼”,以“丹”象征道教的内丹修炼,比喻为达到道的途径或方法;“筌蹄”则比喻为捕鱼的工具,暗示通过修炼达到道的境界。而“道即鱼”则进一步揭示了道的本质,即道就是最终所求的真理或本源,如同通过捕鱼工具最终捕获的鱼一样,是修炼的目的所在。

接着,“忘筌得道證空虚”强调了修炼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忘却方法(筌蹄),直接体悟到道的本质,从而证得空性的真理。这体现了道家追求的“无为而治”、“返璞归真”的精神。

“莫坚守抱无为一,扑碎空虚一也无”则进一步阐述了道家的无为思想,告诫人们不应执着于任何形式的修行或理论,因为真正的道超越了一切形式,无法被完全捕捉或描述。这里的“一”可以理解为统一、一致或单一,意味着在道的层面,所有形式都是统一的,没有分别。

“妙有灵丹常赫赫,含容法界自如如”描绘了道的妙有与灵性,以及其普遍存在于一切法界的特性。这里的“妙有”指的是道的微妙存在,既非有形亦非无形,却又无所不在。“灵丹”可能象征着内在的觉醒或转化的力量,而“赫赫”则形容这种力量的显赫与强大。同时,道能够包容一切法界,展现出其自在自足的特性。

最后,“随缘应感长清静,九载金刚不坏躯”总结了道家修炼的最终目标——通过随缘应感,保持内心的清净与和谐,最终达到如同金刚般坚固不坏的境界。这里“九载”可能代表了长时间的修炼与积累,而“金刚不坏躯”则象征着修炼者通过不懈努力,达到了内在与外在的完美合一,实现了生命的升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道家修炼理念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和宇宙真理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内在自我超越的向往与追求。

作者介绍

崔羽
朝代:宋

崔羽,号紫霞真人,唐州(今河南唐河县)人。少录京师班直,后休官学道。高宗绍兴初游罗浮,时已老,居东莞上清观,一日坐化。民国《东莞县志》卷七四有传。今录诗三首。
猜你喜欢

次陈彦博博士寒斋四咏韵·其四拥衾清坐

趺坐拥重衾,静听窗间雪。

心清文思深,理会尘情绝。

良璞须善藏,素衣还易涅。

坐久觉光生,东轩上寒月。

(0)

诸菊咏十二首·其二玉英菊

独对霜篱坐日曛,秋风三径思缤纷。

琼楼十二天何处,欲寄瑶华隔暮云。

(0)

送周明德应诏之京师

阊门柳条未堪折,只宜相见不相别。

人生踪迹各东西,半是车轮与马蹄。

把酒送君城北路,晓日鸦啼乌桕树。

一声歌罢泪满巾,僮仆催人上塘去。

愿为辘轳缠青丝,辘轳可展心不移。

男儿出处自有分,与君那得不相离。

官家有程行莫缓,后夜相思月还满。

(0)

行路难二首·其一

奉君蓬池之鲜鲙,郢水玉色之春醪。

百金蟠龙之宝带,五纹翔鸾之翠袍。

人生贵贱骨同朽,及时为乐意始豪。

盛年一去不再返,勿令心苦形复劳。

不见梁王旧池苑,石麟圯壤没蓬蒿。

(0)

虫言二首·其二

秋了秋了,蒲柳西风,可比前日好。

流光疾似梭,罕有百年老。

贪财害物终日愁,子孙未必能相保。

秋了秋了,为乐须及早。

(0)

题安南陈内相杂画

陇头春树拂云红,学语声嫣弄晚风。

上国祗今辞远贡,漫愁双翮闭雕笼。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郏亶 崔元略 滕珦 王嫱 梁焘 都穆 温峤 班婕妤 陈时政 叶法善 储瓘 吴少微 王和卿 李星沅 朱子奢 戴永植 辨才 黄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