堠火江淮列戍旂,鸡人未敢问宵衣。
犹烦左府供花石,更下长秋选后妃。
素服传车龙北狩,白云王母骏南飞。
蜀鹃万里空啼血,辽鹤归来世已非。
堠火江淮列戍旂,鸡人未敢问宵衣。
犹烦左府供花石,更下长秋选后妃。
素服传车龙北狩,白云王母骏南飞。
蜀鹃万里空啼血,辽鹤归来世已非。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彭孙贻所作的《有闻赋悼四首》中的第三首。诗中描绘了国家动荡、人事变迁的景象,充满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逝去时代的哀悼。
首句“堠火江淮列戍旂”描绘了战乱时期,烽火连天,战旗飘扬在江淮地区的景象,暗示了国家边疆的紧张局势。次句“鸡人未敢问宵衣”则以古代宫廷中负责报时的鸡人不敢询问君主是否早起,暗喻君主忙于政务,日夜操劳,反映了朝廷的忙碌与紧张状态。
接着,“犹烦左府供花石,更下长秋选后妃”两句,通过左府(负责采办物资)和长秋(负责后宫事务)的忙碌,进一步展现了朝廷内部的运作与纷扰。这里不仅涉及物质供应,也触及到后宫人事的变动,体现了权力与利益的交织。
“素服传车龙北狩”一句,描述了皇帝出巡或狩猎的情景,但“素服”暗示了皇帝可能遭遇不幸,而“龙北狩”则可能预示着皇帝的行踪不明或遭遇危险。“白云王母骏南飞”则以神话传说中的王母和骏马南飞,象征着皇权的消逝与远去,以及国家命运的不确定。
最后,“蜀鹃万里空啼血,辽鹤归来世已非”两句,以蜀地的杜鹃鸟啼血和辽东的仙鹤归来,却发现世事已非,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残酷的感慨。杜鹃鸟啼血的传统意象,常用来表达哀伤和悲痛之情,而仙鹤的离去,则意味着一种超脱世俗的追求与理想破灭的对比。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隐喻,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以及对历史兴衰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