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四望菊花开,黯黯离情天际来。
云水十年同海寺,巾瓶此日向吴台。
吟依古驿江猿宿,力任瑶签白马回。
频病岂堪言远别,况逢佳节益徘徊。
登高四望菊花开,黯黯离情天际来。
云水十年同海寺,巾瓶此日向吴台。
吟依古驿江猿宿,力任瑶签白马回。
频病岂堪言远别,况逢佳节益徘徊。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复杂心情与对过往岁月的回忆。首联“登高四望菊花开,黯黯离情天际来”以秋日登高、菊花盛开的景象为背景,渲染出一种离别的哀愁氛围,仿佛离情随着天际的广阔延伸开来。颔联“云水十年同海寺,巾瓶此日向吴台”通过对比,表达了与友人在海寺共度的十年时光与今日分别前往吴地的场景,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友情的深厚。
颈联“吟依古驿江猿宿,力任瑶签白马回”进一步描绘了送别的情景,诗人独自在古驿边吟诵,江边的猿猴似乎也在为离别而哀鸣,而友人则骑着白马,承受着瑶签(可能指某种仪式或象征物)的重量返回。这一联通过自然景物和友人的动作,营造出一种既壮烈又悲凉的氛围。
尾联“频病岂堪言远别,况逢佳节益徘徊”点明了诗人因友人远行而产生的身体不适和情感上的挣扎,更是在重阳佳节这样的特殊日子,这种离别之情显得更加难以承受。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友情的珍贵以及面对离别时的复杂情绪。
丈夫生不能校书天禄阁,枯坐一毡徒碌碌。
蝇钻蠹蚀自年年,砚墨磨人放声哭。
砥斋先生世守经,楹书手泽都能读。
撑肠锦绣五千篇,压架琳琅三万轴。
百城坐拥亦足豪,况此便便不负腹。
饥来驱之出门走,疲骡偃蹇行驰逐。
从此嫏嬛系梦思,校仇手自编书目。
遗经自古胜籯金,差幸砚田岁不恶。
吾友尘仙善继志,经史如瓶翻水熟。
一门师友证渊源,两美丰凶擅谷玉。
相见殚精下董帏,咿喔书声出老屋。
无端鼙鼓动地来,燎原一炬谁能扑。
心付昆池劫后灰,嬴政焚时无此酷。噫吁嚱!
凡物有聚必有散,自古盛衰如转毂。
祇今留得画图看,犹见当年富储蓄。
披图展视重吁嗟,有书能读宁非福。
我亦年年事远游,长剑在装笔在橐。
案头册籍久飘零,断简丛残鼠生簏。
悔不编成几卷书,惟对此图长局足。
《戚砥斋先生检书图》【清·徐銮】丈夫生不能校书天禄阁,枯坐一毡徒碌碌。蝇钻蠹蚀自年年,砚墨磨人放声哭。砥斋先生世守经,楹书手泽都能读。撑肠锦绣五千篇,压架琳琅三万轴。百城坐拥亦足豪,况此便便不负腹。饥来驱之出门走,疲骡偃蹇行驰逐。从此嫏嬛系梦思,校仇手自编书目。遗经自古胜籯金,差幸砚田岁不恶。吾友尘仙善继志,经史如瓶翻水熟。一门师友证渊源,两美丰凶擅谷玉。相见殚精下董帏,咿喔书声出老屋。无端鼙鼓动地来,燎原一炬谁能扑。心付昆池劫后灰,嬴政焚时无此酷。噫吁嚱!凡物有聚必有散,自古盛衰如转毂。祇今留得画图看,犹见当年富储蓄。披图展视重吁嗟,有书能读宁非福。我亦年年事远游,长剑在装笔在橐。案头册籍久飘零,断简丛残鼠生簏。悔不编成几卷书,惟对此图长局足。
https://shici.929r.com/shici/Ptn2RV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