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斋难得放翁俱,分我杯羹事岂诬。
早是蔫红佩秋实,又搀新绿出皋芜。
天精肯待春阳荟,地骨才经夜雨苏。
自笑三年仍耐苦,分明寻到旧根株。
晨斋难得放翁俱,分我杯羹事岂诬。
早是蔫红佩秋实,又搀新绿出皋芜。
天精肯待春阳荟,地骨才经夜雨苏。
自笑三年仍耐苦,分明寻到旧根株。
这首诗《采杞》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曹家达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采摘枸杞的过程与感受。
首句“晨斋难得放翁俱”,以“放翁”暗指陆游,意在表达清晨在斋中难以找到与陆游相匹配的悠闲时光,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遗憾的氛围。接着,“分我杯羹事岂诬”则转为对分享食物的感激之情,似乎在说即便是简单的食物也充满了温暖和人情味。
“早是蔫红佩秋实,又搀新绿出皋芜。”这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一句描述了秋天果实累累的景象,后一句则描绘了春天新绿生机勃勃的场景,展现了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之美。这里“蔫红”与“新绿”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生命的循环不息。
“天精肯待春阳荟,地骨才经夜雨苏。”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前句“天精”指的是天空的精华,等待着春阳的照耀,后句则是大地在经过夜晚雨水的滋润后复苏。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也蕴含了对生命力顽强的赞美。
最后,“自笑三年仍耐苦,分明寻到旧根株。”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虽历经三年之苦,但仍然坚持寻找并找到了熟悉的根源。这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反思,也是对坚持与回归初心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与自我之间的深刻感悟。
归锦堂成,云汉上、天垂新画。
有朱颜绿鬓,禁林仙客。
玉局暂从香火社,金龟未报文章力。
看彤庭、赐第别承恩,居君侧。
斑衣戏,蟠桃摘。
翠袖倚,歌檀拍。
正祥开初度,颂声千百。
又是腊前梅态度,几多春近花消息。
想明年、今日醉西湖,光辉赫。
点点淮山,迢迢江水,分明别是风光。
地灵人杰,星斗烂文章。
初度充闾佳气,当年瑞、应弄珪璋。
薰弦奏,凉宵宝月,玉井藕花香。
清真,如逸少,兰亭修竹,曲水流觞。
想醉乡日永,地久天长。
小驻屏星怀玉,飞凫舄、元在鹓行。
功名事,云龙风虎,行矣佩金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