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读仲闵诗卷,因成长句》
《读仲闵诗卷,因成长句》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喜见西风吹麦秋,年年为逭老农忧。

沾涂手足经年种,荐载珠玑一倍收。

壮齿君能亲稼穑,异时我亦困耝耰。

独怜紫竹堂前月,清夜娟娟照客愁。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òngmǐnshījuànyīnchéngcháng
sòng / shì

jiàn西fēngchuīmàiqiūniánniánwèihuànlǎonóngyōu

zhānshǒujīngniánzhǒngjiànzǎizhūbèishōu

zhuàng齿chǐjūnnéngqīnjiàshíkùnchúyōu

liánzhútángqiányuèqīngjuānjuānzhàochóu

注释
西风:秋季的凉爽之风。
逭:逃避,此处指缓解。
稼穑:农业劳动,包括种植和收割。
紫竹堂:可能是诗人所在的地方,有诗意的居所。
翻译
欣喜见到西风带来了秋天的麦熟,每年此时都让老农们忧虑丰收。
满手满脚泥土,经过一年辛勤耕耘,如今收获的粮食比往年加倍。
年轻力壮时,你亲自参与农事劳作,将来我也可能面临同样的辛勤劳作。
特别怜爱紫竹堂前那轮皎洁的月光,清冷夜晚它静静照亮旅人的愁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收时节的农村生活图景。诗人通过西风吹麦的情形,表达了对老农年年辛勤劳作而感同身受之忧虑。"沾涂手足经年种"一句生动地展示了农民长年累月与土地打交道、汗水浸透泥土的艰辛生活。"荐载珠玑一倍收"则形象地表达了丰收后的喜悦和满足。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提到了壮齿君亲自参与农作的情景,这不仅展示了一种尊贵者与土地直接相连的理想情境,也映射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异时我亦困耝耰"则表达了诗人自己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无奈。

最后,"独怜紫竹堂前月"一句转换了氛围,将视线引导至一个特定的空间——紫竹堂前。这里的月亮清冷而美丽,与夜晚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也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愁绪。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农村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平凡劳动者的同情,以及个人对于田园理想和现实隔阂的感慨。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栖贤除夕

雪净高楼迥,灯明梵宇空。

山中犹记腊,世外亦成翁。

自惜壮心暮,徒嗟吾道穷。

敢云丘壑卧,足绍古人风。

(0)

出家日自嘲·其一

蹉跎到此竟何为,才撇尘缘万事宜。

已觉形容除俗态,任教颠倒落僧祇。

眼昏且喜经文大,鬓秃如藏腊序卑。

四十披缁谁谓老,只应精猛事吾师。

(0)

罗浮红鸟·其四

关塞辛勤累雪鸿,胭脂山下已成空。

仙桥不隔尘寰远,尽日高啼碧树中。

(0)

罗浮飞云顶午夜听泉·其十五

冷落无声渐入怀,不知身已被云埋。

分明初爱听流水,此意全非听水佳。

(0)

寿刘焕之·其八

独卓金旌不用扶,灵鼍一击万人呼。

铁关虽藉金城固,若个人悬碧玉符。

(0)

寄周长孺

一札邮传到五羊,数年踪迹两茫茫。

近来暗泪消融否,莫使东林社久荒。

(0)
诗词分类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诗人
曹贞吉 郑文焯 张先 高翥 苏舜钦 谢朓 李端 黄道周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寇准 厉鹗 陈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