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吞大泽无西东,危亭耸立如惊鸿。
晓晴不见天地色,上下澄碧迷双瞳。
菰蒲千顷鸥鹭国,风波万丈鱼龙宫。
逢时自好尽忠义,莫学衰世鸱夷公。
江吞大泽无西东,危亭耸立如惊鸿。
晓晴不见天地色,上下澄碧迷双瞳。
菰蒲千顷鸥鹭国,风波万丈鱼龙宫。
逢时自好尽忠义,莫学衰世鸱夷公。
这首诗描绘了吴江的壮丽景色与深邃意境。首句“江吞大泽无西东”,以“吞”字生动地展现了江水浩瀚、一往无前的气势,仿佛将广阔的湖泊都纳入其怀抱,没有明确的方向,营造出一种磅礴的自然景观。接着,“危亭耸立如惊鸿”一句,通过比喻手法,将高耸的亭台比作翩翩起舞的鸿雁,既突出了亭台的高峻,又赋予了它灵动的姿态,形象地展示了亭台在江边的壮观景象。
“晓晴不见天地色,上下澄碧迷双瞳。”这两句描绘了清晨晴朗时分,江面与天空一片清澈碧蓝,仿佛天地间都被染上了清新的色彩,令人心旷神怡。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晓晴”与“天地色”的对比,强调了江面与天空的纯净与和谐之美,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菰蒲千顷鸥鹭国,风波万丈鱼龙宫。”这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千顷的菰蒲与鸥鹭构成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湿地世界,而万丈的风波则描绘了深不可测的鱼龙之宫,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生命力,也隐含了诗人对自然界深邃奥秘的敬畏之情。
最后,“逢时自好尽忠义,莫学衰世鸱夷公。”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品格与时代责任的思考。诗人鼓励人们在遇到好时机时,应坚守忠义之道,而不是像历史上的鸱夷公那样,在衰败的时代中失去了应有的道德准则。这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劝诫,也是对社会风气的一种反思,体现了诗人对道德与责任的深刻认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吴江壮丽景色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看香痕零乱,翠色轻遮。烟雾濛濛。
六曲阑干侧,剩蘼芜一剪,软衬残红。
蝴蝶翩翩飞过,犹自恋蒙茸。
更绿满阶前,清清冷冷,恨煞西风。芳踪。
渺何处,恁多少凄迷,寻到墙东。
不见伶仃影,只苔纹几点,浅印弓弓。
生怕个侬遗迹,又被土花封。
正触景伤心,飞英似雪埋一重。
镜容已自分鸾影,喃喃更闻孤语。
漠漠春深,阴阴昼永,似怨东风无侣。将飞又住。
念憔悴红窗,伴人闲处。
那更黄昏,杏梁相对独酸楚。回肠系将彩缕。
镇沈吟小坐,纤指频抚。
柳絮池塘,梨花帘幕,不是年时情绪。流光暗度。
记社日停针,几回延伫。莫便秋来,嫩凉催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