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腔不识愁,愁耳偏闻吹。
月明吹更苦,泪洒降羌儿。
吹腔不识愁,愁耳偏闻吹。
月明吹更苦,泪洒降羌儿。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董嗣杲的《闻笛(其二)》,通过对笛声的描绘,传达了深深的愁绪。首句"吹腔不识愁",写笛声悠扬,似乎并未直接表达愁绪,但接下来的"愁耳偏闻吹"则暗示听者内心已满是忧愁,笛声反而触动了这份愁情。"月明吹更苦"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和笛声的悲凉,明亮的月光下,笛声更加哀怨,令人感伤。最后一句"泪洒降羌儿",通过"降羌儿"这一形象,可能暗指远方的戍边战士,他们的泪水随着笛声落下,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以笛声为媒介,展现了听者的愁苦心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