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船出海竞相催,击楫中流亦壮哉。
猛气已随飞浪急,雄心争喜夺标回。
投湘角黍仍堪具,吊屈辞章未易裁。
江畔往来人扰扰,不知谁负洛阳才。
龙船出海竞相催,击楫中流亦壮哉。
猛气已随飞浪急,雄心争喜夺标回。
投湘角黍仍堪具,吊屈辞章未易裁。
江畔往来人扰扰,不知谁负洛阳才。
这首诗描绘了龙舟竞渡的壮观场景,既有对比赛激烈竞争的生动刻画,也有对传统习俗的温馨提及。首联“龙船出海竞相催,击楫中流亦壮哉”开篇即展现了龙舟竞赛的热烈氛围,船只在海上竞速,击水声与号子声交织,展现出一种豪迈的气势。接着,“猛气已随飞浪急,雄心争喜夺标回”进一步渲染了比赛的紧张与激烈,参赛者们拼尽全力,不仅追求速度,更渴望赢得胜利。
颔联“投湘角黍仍堪具,吊屈辞章未易裁”则将视角转向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通过投掷角黍(粽子)纪念屈原,以及吟诵吊屈辞章,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之情。这一联既体现了节日的文化内涵,也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尾联“江畔往来人扰扰,不知谁负洛阳才”则以旁观者的视角,描绘了江边热闹非凡的景象,人们或观看比赛,或参与庆祝活动,气氛热烈。然而,在这喧嚣之中,诗人不禁思考,真正的才华是否能在这纷扰中脱颖而出,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捕捉到了龙舟竞渡的动态美,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传统节日和民间活动的深厚情感与独特见解。
徐娘半老,云鬓风鬟憔悴。
尚凭仗春风弦索,小作生涯。
见说当年,艳名传播满苏台。
灯船虎阜,香车鹤市,第一金钗。
往事已非,盛年难再,摇落堪哀。
问何处、枇杷门巷,杨柳楼台,我亦飘零。
酒边清泪不胜揩。美人迟暮,英雄老去,一样情怀。
一幅鲛绡,几回忖量,拈却绣刀裁剪。
稳贴双肩,记把芙蓉扣掩。
缀珠翠、顾影沉吟,临镜面、瘦痕羞敛。
漫寻春、蝶眷蜂怜,芳心犹恐旧香浅。
绣罢重封奁箧,怕新来宽褪,琼酥销减。
倦压鸳衾,兰麝休教再染。
愁春去、怨雨啼云,惜花残、香柔红软。
解罗衫、闲叠熏笼,甚心情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