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催残花更开,声声恰动掌中杯。
眼看一树垂杨色,欲绾春光那得回。
杜宇催残花更开,声声恰动掌中杯。
眼看一树垂杨色,欲绾春光那得回。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即将逝去的景象,通过杜宇的啼鸣与花开花落的自然现象,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与不舍。
首句“杜宇催残花更开”,以杜宇(即杜鹃鸟)的啼叫作为引子,暗示着春天的结束和夏天的即将到来。然而,尽管花朵在杜宇的催促下凋零,新的花朵却在不断地开放,展现出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循环之美。这句诗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既表现了季节更替的必然性,也蕴含了生命不息、希望常在的哲理。
次句“声声恰动掌中杯”,将杜宇的啼叫声与饮酒的动作联系起来,营造了一种既伤感又略带洒脱的情境。在春天即将离去之际,人们或许会借酒浇愁,但同时也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短暂,从而更加珍惜当下的每一刻。这一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深化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第三句“眼看一树垂杨色”,将视线聚焦于一树垂柳的绿色,这是一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颜色,象征着春天的余晖。诗人通过观察垂柳的颜色,进一步强调了春天即将消逝的主题,同时也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留恋之情。
最后一句“欲绾春光那得回”,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无法挽留春天的无奈与遗憾。诗人试图抓住春天的余晖,但却深知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惋惜与感慨。这句话不仅揭示了季节更替的不可逆转,也反映了人类面对自然规律时的无力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深情眷恋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一幅春天即将逝去的画面,更是对生命、时间与自然之间复杂关系的哲学探讨。
宛丘何隆隆,宰木方蔽芾。
皇羲不可作,封树表万世。
缅惟开辟初,人兽无以异。
虽有结绳政,礼法殊未制。
自非神圣兴,孰发天地秘。
人文一以宣,三才道斯备。
丘极尽恒性,稽疑示精意。
太和熏八纮,独守君师位。
群帝承治统,百王赖书契。
惜哉风气漓,复古终莫逮。
曰余昧先天,玩象冀深诣。
何能穷蕴奥,一理贯万汇。
兹焉拜古陵,特达酬素志。
硕求五十蓍,决彼天下事。
峡中丈夫绝轻死,少在公门多在水。
富豪有钱驾大舸,贫穷取给行艓子。
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旅。
攲帆侧柁入波涛,撇漩捎濆无险阻。
朝发白帝暮江陵,顷来目击幸有徵。
瞿堂漫天虎须怒,归州长年行最能。
此乡之人气量窄,误竞南风疏北客。
若道土无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