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 二首·其一》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悯 农 二 首 ·其 一 唐 /李 绅 春 种 一 粒 粟 ,秋 收 万 颗 子 。四 海 无 闲 田 ,农 夫 犹 饿 死 。
- 注释2
1、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这两首诗的排序不同版本有分歧。
2、粟:泛指谷类。
3、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
4、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5、犹:仍然。
- 译文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
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
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 赏析
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杂感十首以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为韵
吕钓渭水滨,说筑傅岩野。
虽曰古盛时,得士盖亦寡。
天将启治乱,人才有用舍。
向非万牛力,孰与成大厦?
初夏幽居偶题
展尽高槐日渐长,了无蜂蝶为花忙。
青梅旋摘宜盐白,煮酒初尝带腊香。
林下光阴无一事,水边窗户有余凉。
应门不用辞衰疾,车马何由到野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