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繇茶陵过吉州张使君招饮白鹭书院时三月初十日也就此因闻倭警·其二》
《繇茶陵过吉州张使君招饮白鹭书院时三月初十日也就此因闻倭警·其二》全文
明 / 林熙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逢掖沧浪属草玄,使君旗鼓大江先。

千门桃馥春过半,一阁藜光月暂员。

自是潜心探象罔,繇来信手获鱼筌。

冯栏忽动乡关思,东海烽传可怅然。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林熙春在茶陵经过吉州,被张使君邀请至白鹭书院共饮的情景。诗中不仅展现了自然美景与季节变换,更蕴含着深沉的情感与哲理思考。

首联“逢掖沧浪属草玄,使君旗鼓大江先”以“逢掖”形容诗人行旅中的偶然相遇,以“沧浪”象征清澈的江水,暗示诗人内心的纯净与宁静。同时,“草玄”二字借用了《周易》中的“玄黄”概念,隐喻自然界的和谐与变化。而“使君旗鼓大江先”,则描绘出张使君豪迈的气势与先声夺人的风范,预示着一场盛宴即将展开。

颔联“千门桃馥春过半,一阁藜光月暂员”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息与夜晚的静谧。桃花盛开,香气四溢,象征着生机勃勃的春意已过半程;而月光下的藜光,则为这幅画面增添了一抹温暖与柔和。这两句通过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与和谐,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颈联“自是潜心探象罔,繇来信手获鱼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通过“潜心探象罔”,诗人似乎在探索宇宙的奥秘与生命的本质;而“繇来信手获鱼筌”则寓意着在不经意间就能获得生活的真谛与智慧。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以及对真理的不懈追求。

尾联“冯栏忽动乡关思,东海烽传可怅然”则将诗人的思绪引向远方,引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面对东海烽火,诗人或许感受到了某种不安与忧虑,但这种情感并未占据主导,反而更加凸显了他对故乡的深情与怀念。这一联以景结情,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与人性的独到见解,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与对时代的关注。它不仅是一次旅行的记录,更是诗人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交融与对话。

作者介绍

林熙春
朝代:明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
猜你喜欢

送沈石友醝使之任三衢郡丞·其四

直怀开济念,那复羡微官。

雪路拥熊轼,风声集马鞍。

眼醒身世薄,心重酒杯寒。

空有珠江月,长留别后看。

(0)

送陈白禄之京

陶朱不可学,张禄岂堪名。

正值重阳日,言从万里行。

燕台寒雪蚤,庾岭小梅清。

相忆归来候,明年春雁声。

(0)

对与治怀莞羊诸同志

论交兹夕复何疑,屋角参横动远思。

今世几人堪久别,他乡惟子许相知。

但看绿涨流桃叶,已是朱明负荔枝。

去住总来成系念,一生憔悴此情痴。

(0)

戏效读曲歌体六章·其一

辛苦道傍井,辘轳无停时。

行路日千百,若个心相知。

(0)

寄功檀行者

如何仍滞故人家,念汝辛勤泪点沙。

归语故园诸弟妹,孤僧未死海东涯。

(0)

大雪宿白塔寺静公禅室

浮屠残铎旧朝遗,扶杖何须夙有期。

雪里敲门僧定后,松间振锡鹤归时。

一炉芋火三更话,七个蒲团百丈规。

壁上灯微钟鼓寂,寒襟如水自应知。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陈履 董以宁 徐瑞 钱澄之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顾逢 王行 蔡戡 方献夫 陈棣 杨杰 王祎 徐树铮 张宪 释子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