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斗二升沙。谁为王擢家。
- 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十斗二升沙”这一形象的描述,展现了劳动人民在艰苦环境中生活的场景。"谁为王擢家"一句,既是对当时社会阶层不公的一种讽刺,也暗含了对底层百姓生活艰辛的同情。
“十斗二升沙”,运用了具体的数字和度量衡单位,形象地描绘了沙子的量,暗示了劳动的繁重和环境的恶劣。在古代,沙子往往与沙漠、劳作、艰苦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这里的“沙”不仅仅是自然界的物质,更象征着生活的艰难和挑战。
“谁为王擢家”,则将矛头指向了社会的不平等。在封建社会中,“王擢家”代表了贵族、权贵阶层,他们享受着特权,而普通百姓却在底层挣扎。这句话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这种社会现象的不满和批判,同时也流露出对底层民众命运的深切关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朴素的语言,深刻反映了魏晋时期社会的矛盾和底层人民的苦难,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和人文关怀精神。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长信宫词
忆年十七兮初入未央,获侍步辇兮恭承宠光。
地寒祚薄兮自贻不祥,谗言乘之兮罪衅日彰。
祸来嵯峨兮势如壤墙,当伏重诛兮鼎耳剑铓。
长信虽远兮匪弃路旁,岁给絮帛兮月赐稻粱。
君举玉食兮犀箸谁尝,君御朝衣兮谁进熏香。
婕妤才人兮俨其分行,千秋万岁兮永奉君王。
妾虽益衰兮尚供蚕桑,愿置茧馆兮组织玄黄。
欲诉不得兮仰呼苍苍,佩服忠贞兮之死敢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