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枝结圆盖,过雨翠犹浓。
色不随花易,声宜与籁逢。
抚馀真却暑,望处那藏峰。
柱下如相遇,人间漫拟龙。
乔枝结圆盖,过雨翠犹浓。
色不随花易,声宜与籁逢。
抚馀真却暑,望处那藏峰。
柱下如相遇,人间漫拟龙。
这首诗描绘了翠云堂内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以“乔枝结圆盖”开篇,形象地描绘了翠云堂上繁茂的树木,它们枝叶繁密,仿佛撑起了一把巨大的绿色伞盖。经过雨水的洗礼后,翠绿的颜色更加浓郁,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活力。
接着,“色不随花易,声宜与籁逢”两句,进一步展现了翠云堂内的自然之美。花朵虽易凋零,但这里的绿色却能长久保持其鲜艳的色彩;风吹树叶的声音,与自然界和谐的声响相融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
“抚馀真却暑,望处那藏峰”则表达了诗人对翠云堂的深深喜爱和向往。在这里,即使是炎热的夏日也能感受到凉爽,仿佛置身于清凉的世界之中;远处的山峰在视线中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宁静。
最后,“柱下如相遇,人间漫拟龙”这两句,以想象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翠云堂的赞美之情。在这样的环境中,仿佛能遇见传说中的龙,象征着这里不仅是一个现实中的避暑胜地,更是一个充满神秘与幻想的地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与和谐的翠云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赞叹和向往。
赤豹黄罴贡上方,虞罗致尔自何乡。
微躯亦被雕笼缚,远视犹闻宝络香。
显晦山林齐感激,喧呼道路有辉光。
名鹰侧目思翻掣,细犬搔毛欲奋扬。
随侍近收擎鹘校,上林新起戏卢坊。
攫兔定蒙天一笑,磔狐应使地难藏。
贡官驰马尘埋面,驿吏遭箠泪满眶。
南海亦曾收翡翠,西戎先巳效羚羊。
白狼也产从遐域,白雉犹劳献越裳。
圣德从来及禽兽,欲将恩渥示要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