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带馀声入海烟,霜林空末望高天。
愁团半是送行日,閒咏偏多寄远篇。
枕畔湖山风叶搅,书边意况雪花溅。
春来纵有莺尖惠,不得桥边招隐泉。
雁带馀声入海烟,霜林空末望高天。
愁团半是送行日,閒咏偏多寄远篇。
枕畔湖山风叶搅,书边意况雪花溅。
春来纵有莺尖惠,不得桥边招隐泉。
这首诗以雁鸣海烟、霜林高天起笔,营造出一种深秋的寂寥氛围。诗人借景抒情,将个人的愁绪与离别之情融入其中,通过“愁团”、“闲咏”等词句,细腻地描绘了内心的复杂情感。枕畔湖山、书边意况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孤独与静谧的意境。结尾处“春来纵有莺尖惠,不得桥边招隐泉”,既是对未来生机的期待,也暗含着对当前处境的无奈与感慨,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归隐生活的向往。整体而言,此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刻的人生思考和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
东洋兵气森如霜,破敌无声如虎狼。
一拳海上黑丸地,地窄不足供回翔。
数军弹压有馀势,狰狞恶貌惊洪荒。
谁知绿林多豪客,小丑不量出跳梁。
昼在山场夜城郭,凌空蔽日如飞蝗。
一指障目无泰山,劫夺民家穿营房。
洋兵瑟缩不敢出,有如猛虎畏群羊。
四围鸣炮声汹汹,两傍列炬光煌煌。
小寇由来过大敌,正正旗鼓阵堂堂。
入室横行无所惧,往复倒橐又翻曩。
委蛇欲退不遽退,辄向营头鸣数枪。
行人复说大坪山,白日出劫洋兵行。
初谓一吼噤万窍,谁知满身生烂疮。
南北烟尘复四起,兵且难行况善良。
呜呼绿林客,恨不为国出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