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暝烟已敛,林凉月初生。
扁舟泊江汜,候吏欣相迎。
登楼引孤兴,开筵坐空明。
杯分敛溪绿,帘捲双峰青。
几席湛碧流,兰气浮冠缨。
泠泠露丛鹊,中夜四五惊。
偶因念物性,终焉感吾情。
十载怀一枝,三匝栖未宁。
兹晨胡为哉,又逐孤云征。
良宵一邂逅,明发增屏营。
萧萧众籁寒,万壑同时鸣。
缄辞别知己,解缆摇行旌。
山暝烟已敛,林凉月初生。
扁舟泊江汜,候吏欣相迎。
登楼引孤兴,开筵坐空明。
杯分敛溪绿,帘捲双峰青。
几席湛碧流,兰气浮冠缨。
泠泠露丛鹊,中夜四五惊。
偶因念物性,终焉感吾情。
十载怀一枝,三匝栖未宁。
兹晨胡为哉,又逐孤云征。
良宵一邂逅,明发增屏营。
萧萧众籁寒,万壑同时鸣。
缄辞别知己,解缆摇行旌。
这首明代诗人王称的《晚宿双峰驿楼与故人陈哲言别》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秋夜图景。首联“山暝烟已敛,林凉月初生”写夜晚山色昏暗,烟雾散去,月光透过树林洒下清凉,奠定了宁静的基调。接着,“扁舟泊江汜,候吏欣相迎”描述了诗人乘舟而来,驿站官员热情迎接的场景。
进入楼阁后,“登楼引孤兴,开筵坐空明”表达了诗人独自登楼,面对明亮月色,心中涌起孤独的情感,但仍有宴饮之乐。诗人品味溪水酿成的美酒,欣赏着窗外双峰的青翠,环境清幽。“几席湛碧流,兰气浮冠缨”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雅致,暗示诗人与友人的高洁情操。
夜半时分,诗人听到露珠滴落的声音和鹊鸟的惊叫,引发对自然万物的感慨,进而联想到自己长久以来的漂泊不定。“十载怀一枝,三匝栖未宁”表达了诗人对安定生活的渴望,以及对故人陈哲的深深思念。
最后,诗人不解为何又要启程,感叹这美好的一夜邂逅,却只能在明天清晨离别,周围万籁俱寂,只有风声萧瑟,他写下告别的话语,解开缆绳,扬帆远行。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与故人离别的不舍与对未来的迷茫。
泛宅浮家,何处好、苕溪清境。
占云山万叠,烟波千顷。
茶灶笔床浑不用,雪蓑月笛偏相称。
争不教、二纪赋归来,甘幽屏。
红尘事,谁能省。
青霞志,方高引。
任家风舴艋,生涯笭箸。
三尺鲈鱼真好脍,一瓢春酒宜闲饮。
问此时、怀抱向谁论,惟箕颍。
梦寒绡帐春风晓,檀枕半堆香髻。
辘轳初转,阑干鸣玉,咿哑惊起。
眠鸭凝烟,舞鸾翻镜,影开秋水。
解低鬟试整,牙床对立,香丝乱、云撒地。
纤手犀梳落处,腻无声、重盘鸦翠。
兰膏匀渍,冷光欲溜,鸾钗易坠。
年少偏娇,髻多无力,恼人风味。
理云裾下阶,含情不语,笑折花枝戏。
秋云漠漠烟苍苍,芦花初白莲叶黄。
钓船尽日来往处,南村北村秔稻香。
三间小阁贾耘老,一首佳沈会宗。
无限当时好风月,如今总属绩溪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