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惬幽盟,萧萧薜荔情。
天边孤嶂远,鸟外白云横。
野衲闻猿坐,山人伴鹿耕。
看图应不厌,疑是辋川行。
山水惬幽盟,萧萧薜荔情。
天边孤嶂远,鸟外白云横。
野衲闻猿坐,山人伴鹿耕。
看图应不厌,疑是辋川行。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山水图(其三)》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山水画卷。首句“山水惬幽盟”,表达了诗人对山水之间那份静谧和谐的深深喜爱,仿佛与自然达成了心灵上的默契。接着,“萧萧薜荔情”以薜荔植物的轻柔声音,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诗意,暗示了山林的生机盎然。
“天边孤嶂远”描绘出远处山峰孤独而遥远的景象,给人以空间的辽阔感,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远方的遐想。而“鸟外白云横”则通过飞翔的鸟儿和漫卷的白云,展现了天空的高远和动态之美。
“野衲闻猿坐”写的是山中隐士听见猿猴啼声,静静地坐着,体现了隐逸生活的恬淡与超脱。最后一句“山人伴鹿耕”,则展示了农耕生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诗人对这种田园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画中,感受到那份远离尘嚣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辋川(唐代王维曾在此地隐居)式山水生活的深深喜爱和向往。
江南有古客,布衣狂而愚。
区区许何为,窃比莘野夫。
养素体良贵,顺适无觊觎。
宵旰觌黎民,戢戢愁釜鱼。
去古岁已迈,视今时已虚。
岂无圣贤心,坐看尔辈痡。
方来上下交,一以利所趋。
开心论道义,众口寻胡卢。
断断君子行,荡荡成疏迂。
尚志何栖栖,忍为尘土污?
箪瓢陋巷中,其乐颇自如。
不虑贫贱苦,且喜父母俱。
寒至十月交,雨雪已载涂。
念彼远戍卒,羡此山泽臞。
虽无五鼎味,那有三族诛?
吁嗟路旁人,何如赋归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