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李镡》
《赠李镡》全文
唐 / 杜荀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君行君文天合知,见君如此我兴悲。

秪残三口兵戈后,才到孤村雨雪时。

著卧衣裳难办洗,旋求粮食莫供炊。

地炉不暖柴枝湿,犹把蒙求授小儿。

(0)
注释
君行:你的行为。
君文:你的文章。
天合知:天赋予的智慧。
我兴悲:我感到悲伤。
秪残:只剩下。
三口:一家三口。
孤村:孤零零的村庄。
雨雪时:在风雪中。
著卧衣裳:穿着脏衣服。
难办洗:难以清洗。
旋求:急忙寻找。
供炊:做饭。
地炉不暖:地炉无法取暖。
柴枝湿:潮湿的柴枝。
蒙求:教书识字。
授小儿:教孩子们。
翻译
你的行为和文章都显露出天赋予的智慧,看到你这样我感到悲伤。
战争过后只剩下我们一家三口,此刻正抵达孤零零的村庄,在风雪中受苦。
穿着脏衣服难以清洗,急忙寻找食物却无法生火做饭。
尽管地炉因潮湿的柴枝而无法取暖,我还是尽力教孩子们读书识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在动乱时期的悲惨遭遇。开篇两句“君行君文天合知,见君如此我兴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担忧和同情,朋友的离去如同天意一般不可违抗,使诗人感到深深的悲哀。

接着,“秪残三口兵戈后,才到孤村雨雪时”两句,则写出了战乱后的凄凉景象。这里的“秪残三口”,指的是残破不堪的屋舍,显示出战争带来的毁灭。而“兵戈后”则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持续的恐怖。

“才到孤村雨雪时”一句,则描绘了一位士人在战争结束之后,来到一个荒凉的村落,却正值雨雪交加之际,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写实,也象征着内心世界的寒冷与凄凉。

下面两句,“著卧衣裳难办洗,旋求粮食莫供炊”则展示了诗人在物质上极度匮乏的情形。衣服难以清洗,粮食亦无从获取,这些都是战争带来的直接后果,也是士人生活困顿的具体写照。

末尾两句“地炉不暖柴枝湿,犹把蒙求授小儿”则反映了诗人在极端贫困中对子女的关怀。即使家中的取暖工具——地炉也因为湿柴而不能发热,但他仍然尽力为孩子寻找衣物(蒙),并将其交给他们,展现了一位父亲无私的爱和坚持。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生活困境以及人性温情的刻画,传达了战争对平民生活的巨大破坏,以及士人在动荡年代里的无奈与哀愁。

作者介绍
杜荀鹤

杜荀鹤
朝代:唐   字:彦之   号:九华山人   籍贯: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   生辰:846~904

杜荀鹤(约846—约906),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省石台县)人。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曾以诗颂朱温,后朱温取唐建梁,任以翰林学士,知制诰,故入《梁书》(按应作《五代史记》;《梁书》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
猜你喜欢

忆少年

老屋柴门树打头,青山屋后水自流。

受书十日九逃学,恨不先生命牧牛。

(0)

除夕宿太原寒甚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0)

锁窗寒.题玉山草堂

书带生香,忘忧弄色,四窗虚悄。

茅茨净覆,栋宇洗空文藻。

卷珠帘,雨痕暮收,绮罗静隔红尘岛。

对纸屏素榻,拂潭烟树,扫檐风条。深窈。西园晓。

似日照炉峰,数声啼鸟。璚莲倚盖,晓水靓妆孤袅。

浣花溪,尚余旧春,秾芳剩馥吟未了。

望东林,小径斜通,梦约香山老。

(0)

【正宫】白鹤子

四时春富贵,万物酒风流。

澄澄水如蓝,灼灼花如绣。

(0)

浣溪沙.重九日

金虎咆哮金马传。金公重九撒金钱。

金风过处舞金钿。

金地遍成金蕊泛,金音折得步金莲。

金盘里面献金仙。

(0)

次韵监试潼川提刑张兵部有怀家山木犀

形安宇泰即吾乡,花解随人到处黄。

何事归心起张翰,有来妙语出君房。

荣枯境里自殊观,造化机中无别香。

不见儋州安乐法,随花随客作重阳。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刘迎 金农 黄姬水 贺双卿 黄宗羲 欧阳建 刘言史 李濂 洪秀全 梁佩兰 许衡 李渊 高明 蔡清 陆釴 殷尧藩 梁同书 周敦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