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凄凉,上端水,天寒犹宿。
家园正吐、朵朵红梅紫菊。
苦饥龋、向人求食愧麋鹿。无禄。
为沙田,阙白露、秋分秥谷。
秋收又无,云子依稀一斛。
留作糜、芋魁兼煮如肥肉。空腹。
肝肠地锦,咳唾天花,不堪平卖,持作高堂水菽。
当此际萧条,有惭僮仆。
哀蝉咽咽,与悲弦不断,怨箫相续。
欲返巾车,雪霰频飞,催驾黄犊。
是处穷途,老去还多哭。
又凄凉,上端水,天寒犹宿。
家园正吐、朵朵红梅紫菊。
苦饥龋、向人求食愧麋鹿。无禄。
为沙田,阙白露、秋分秥谷。
秋收又无,云子依稀一斛。
留作糜、芋魁兼煮如肥肉。空腹。
肝肠地锦,咳唾天花,不堪平卖,持作高堂水菽。
当此际萧条,有惭僮仆。
哀蝉咽咽,与悲弦不断,怨箫相续。
欲返巾车,雪霰频飞,催驾黄犊。
是处穷途,老去还多哭。
这首《白苧》由明末清初的诗人屈大均所作,情感深沉,描绘了作者在困境中的凄凉心境。诗中以自然景物和生活细节为载体,抒发了对生活的无奈与感慨。
“又凄凉,上端水,天寒犹宿”,开篇即点出环境的寒冷与孤独,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凄凉。接着,“家园正吐、朵朵红梅紫菊”,虽有生机,但“苦饥龋、向人求食愧麋鹿”一句,揭示了主人公因饥饿而不得不求助于人的尴尬境地,与动物相比,更显人类的无助与羞愧。
“无禄。为沙田,阙白露、秋分秥谷”,表达了对过去生活富足的怀念,以及现在因贫困而失去的收获。“秋收又无,云子依稀一斛”,进一步强调了生活的艰辛与匮乏。“留作糜、芋魁兼煮如肥肉”,通过食物的简单描述,展现了生活的朴素与艰难。“空腹。肝肠地锦,咳唾天花,不堪平卖,持作高堂水菽”,表达了对身体和精神双重痛苦的承受,以及对生活的无奈。
“当此际萧条,有惭僮仆”,在困境中,对身边人的依赖与歉意交织,体现了人性的复杂。“哀蝉咽咽,与悲弦不断,怨箫相续”,以自然界的声音象征内心的哀愁与怨恨,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氛围。“欲返巾车,雪霰频飞,催驾黄犊”,表达了想要逃离现实,回归宁静的愿望,但现实的束缚与困境却难以摆脱。“是处穷途,老去还多哭”,总结了人生的无奈与悲哀,即使到了老年,面对生活的困苦,也只能以泪洗面。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在困境中的深刻感受,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接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