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雨落虽收,夜风鸣未已。
轻寒破秋梦,亦逐征人起。
闯篷问篙师,开帆已数里。
喧喧波拍岸,漠漠云覆水。
溅点如珠翻,涌澜若山峙。
白鸟亦回翔,江豚相助喜。
馀声更澎汃,掀兀席与几。
孤舟没复出,轻捷如可恃。
我生游四方,大半江湖里。
吴会吊胥臣,潇湘寻帝子。
咏歌怀曩昔,往往成诗史。
此行又壮观,快欲插翼比。
雄豪爱宗悫,潇散追范蠡。
搥鼓佐倾觞,呼儿斫金鲤。
晚雨落虽收,夜风鸣未已。
轻寒破秋梦,亦逐征人起。
闯篷问篙师,开帆已数里。
喧喧波拍岸,漠漠云覆水。
溅点如珠翻,涌澜若山峙。
白鸟亦回翔,江豚相助喜。
馀声更澎汃,掀兀席与几。
孤舟没复出,轻捷如可恃。
我生游四方,大半江湖里。
吴会吊胥臣,潇湘寻帝子。
咏歌怀曩昔,往往成诗史。
此行又壮观,快欲插翼比。
雄豪爱宗悫,潇散追范蠡。
搥鼓佐倾觞,呼儿斫金鲤。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江上行船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物行动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自己豪迈的情怀和不凡的生活经历。
开篇“晚雨落虽收,夜风鸣未已”两句,渲染出一种秋末初冬的气氛,雨过天晴,但夜风还在轻轻地吹拂,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凉意的氛围。紧接着,“轻寒破秋梦,亦逐征人起”则透露出诗人的生活状态,是一位四处漂泊的征人,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
“闯篷问篙师,开帆已数里”显示了诗人对航海知识的了解,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即将启程、继续前行的决心。接下来的“喧喧波拍岸,漠漠云覆水”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通过声音和视觉的细节,展现出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
“溅点如珠翻,涌澜若山峙”中,“溅点如珠翻”形象生动,水花四溅,如同珍珠一般散落,既美化了波浪,也增添了一份生机勃勃的感觉。而“涌澜若山峙”则通过比喻手法,将湍急的江水与山峦相比较,表达出江水的壮观和力量。
“白鸟亦回翔,江豚相助喜”一句中,“白鸟亦回翔”描绘了白鸟在空中自由飞翔的景象,同时也寓意着诗人心中的欢愉与自在。而“江豚相助喜”则表达了对同行者之间互相帮助、共度难关的情谊。
“馀声更澎汃,掀兀席与几”两句继续描绘了船上的生活场景,“馀声”可能是指船上人们的欢笑或是水波的声音,而“掀兀席与几”则表现出一种急促而有序的动作,可能是在整理船上的物品。
“孤舟没复出,轻捷如可恃”中,“孤舟没复出”表达了诗人对独自一人在江湖上漂泊生活的一种无奈和归属感。而“轻捷如可恃”则强调了船只行驶的迅速和灵活,如同可以依赖的朋友。
“我生游四方,大半江湖里”一句,诗人总结自己一生的经历,大部分时间是在江湖上度过的,这种生活充满了自由与冒险,同时也透露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喜爱和自豪。
接下来的“吴会吊胥臣,潇湘寻帝子”两句,则是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追思。“吴会”可能指的是古代的吴地,而“吊胥臣”则是在缅怀那些在历史长河中已经逝去的人物。同样,“潇湘寻帝子”也是一种历史的回顾,诗人似乎在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
“咏歌怀曩昔,往往成诗史”则是诗人的自我反思,他们常常通过吟诵和咏叹古代的诗篇来表达自己对过往岁月的怀念,而这种行为本身也构成了历史的一部分。
最后,“此行又壮观,快欲插翼比”一句中,“此行又壮观”表达了诗人对于即将到来的旅程的期待和向往。而“快欲插翼比”则是对这种壮阔景象的渴望,似乎想要像鸟儿一样拥有翅膀,与自然景观齐飞。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历史的尊重,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