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台屹立层霄里,环望水云三百里。
十年草绿春城荒,麋鹿肆游歌舞地。
公来一顾风物新,华屋下蟠烟霭翠。
正须满意事登临,早晚中台拜英卫。
苏台屹立层霄里,环望水云三百里。
十年草绿春城荒,麋鹿肆游歌舞地。
公来一顾风物新,华屋下蟠烟霭翠。
正须满意事登临,早晚中台拜英卫。
这首宋诗描绘了苏州古城的壮丽景象和历史变迁。"苏台屹立层霄里"展现了苏州高耸入云的气势,而"环望水云三百里"则强调了其广阔的视野和地理位置。诗人感慨"十年草绿春城荒",暗示了时光流转,昔日繁华之地如今已显荒凉,麋鹿在曾经的歌舞之地自由漫步。
然而,诗中的转折点在于"公来一顾风物新",意指当主人公(可能是官员)的到来,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新的活力,"华屋下蟠烟霭翠"描绘了焕然一新的建筑与自然景色相映成趣。诗人期待主人公能在此时此景中尽享美景,"正须满意事登临",并暗示他未来可能晋升至更高的职位,如"早晚中台拜英卫",成为朝廷的重要人物。
整首诗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了对苏州变迁的观察和对主人公仕途的期许,展现出浓厚的历史感和对政绩的赞美。
人各持一心,心各主其事。
显晦道本同,语默理无二。
鲁男深闭门,柳公置怀次。
凁水时拒妾,东山日携妓。
伯夷耻周粟,太公赞周治。
严陵戏横足,尼父肃屏气。
辟佛闻韩公,押僧见苏氏。
闭门著道德,历国说仁义。
汲黯摅直忠,陈平弄奇计。
独醒沈汩罗,盗饮卧邻地。
谁适更谁莫,谁非更谁是。
君子何必同,亦仁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