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经沧海变桑田,孤冢常留古道边。
彩凤自应鸣晓日,冥鸿终拟没秋烟。
关河迢递膺舟隔,江汉空茫稚信传。
千载有碑应不愧,路人犹自识高贤。
几经沧海变桑田,孤冢常留古道边。
彩凤自应鸣晓日,冥鸿终拟没秋烟。
关河迢递膺舟隔,江汉空茫稚信传。
千载有碑应不愧,路人犹自识高贤。
这首诗描绘了对古代贤士郭林宗墓地的追思与敬仰之情。首联“几经沧海变桑田,孤冢常留古道边”以沧桑巨变为背景,点出郭林宗墓的孤独与久远,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颔联“彩凤自应鸣晓日,冥鸿终拟没秋烟”运用象征手法,彩凤鸣日、冥鸿没烟,既是对郭林宗高尚品德的赞美,也暗含其精神如凤凰般高洁,如鸿雁般深远。
颈联“关河迢递膺舟隔,江汉空茫稚信传”则通过地理的辽阔与信息传递的艰难,进一步强调了郭林宗墓地的偏远与隐秘,同时也暗示了其影响虽远播四方,但知音难觅的境遇。尾联“千载有碑应不愧,路人犹自识高贤”表达了对郭林宗千年之后仍能留下丰碑的肯定,以及即使在普通人眼中也能辨识其为高人贤士的赞誉,体现了对郭林宗人格魅力的永恒认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郭林宗墓地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深切缅怀,也蕴含了对高尚品德与精神追求的颂扬,以及对时间流逝中不变价值的思考。
主眷逢千载,宠光倾一时。
铨曹著官簿,禁掖粲英辞。
论议推东省,威声憺北夷。
平生经世意,怀卷竟何之。
窗前惊见一枝斜,照眼英英十数花。
千载简齐仙去后,何人更著好诗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