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迹缘何事,风帆任所之。
沧波含暝色,白露脆秋枝。
海市渔灯闹,江天雁影迟。
徘徊良夜月,赖有手中卮。
浪迹缘何事,风帆任所之。
沧波含暝色,白露脆秋枝。
海市渔灯闹,江天雁影迟。
徘徊良夜月,赖有手中卮。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佘翔的《河上即事(其五)》,描绘了诗人浪迹天涯的情景和夜晚江上的景色。首句“浪迹缘何事”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漂泊无定原因的自问,流露出淡淡的迷茫与无奈。次句“风帆任所之”则展现出诗人随风飘荡,任凭命运摆布的态度。
“沧波含暝色”描绘了江面在傍晚时分,波涛中融入了昏暗的暮色,渲染出一种苍茫而宁静的氛围。“白露脆秋枝”则通过秋露的晶莹和树枝的脆弱,暗示季节的转换和时光的流逝。
“海市渔灯闹”写的是江面上渔火点点,热闹非凡,犹如海市蜃楼般奇幻,反映了渔民生活的生动画面。“江天雁影迟”则描绘了大雁在天空中飞翔,身影缓慢,似乎在回应诗人的孤独心境。
最后两句“徘徊良夜月,赖有手中卮”描绘了诗人独自在月光下徘徊,借酒消愁,手中的酒杯成为他在这个寂寥夜晚唯一的慰藉。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坚韧。
东吴秋令迟,得雨亦良悦。
中庭有流萤,烈风吹不灭。
披衣起坐久,鼓角参差发。
西成虽作劳,农事亦渐歇。
老怯岁律残,俯仰忽九月。
蟋蟀鸣壁间,愧汝知时节。
汉末盗贼如牛毛,千戈万槊更相鏖。
两都宫殿摩云高,坐见霜露生蓬蒿。
渠魁赫赫起临洮,僵尸自照脐中膏。
危难继作如崩涛,王朝荒秽谁复薅。
逾城散走坠空壕,扶老将幼山中号。
昔者群枉根株牢,众愤不能损秋毫。
谁知此乱亦不遭,名虽放斥实遁逃。
平民踣死声嗷嗷,今兹受祸乃我曹。
杳杳双鹊鸣庭除,东阳吏传昌甫书。
纸穷乃复得杰作,字字如刮造化炉。
尔来此道苦寂寞,千里一士如邻居。
小儿得禄在傍邑,我贫初办一鹿车。
过门剥啄亦奇事,拜起幸未须人扶。
君看幼安气如虎,一病遽已归荒墟。
吾曹虽健固难恃,相觅宁待折简呼。
馀寒更祝勤自爱,时寄新诗来起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