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初二日甲子雨阻风自次韵》
《初二日甲子雨阻风自次韵》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古风

居民汲江水,上下几千尺。

曲糵化为酒,不肯赊一滴。

高林堕黄叶,草树黯无色。

讵意阻风人,于此费永日。

篷低首难抬,薪重舟颇侧。

醉乡失乐土,愁城遇坚壁。

呻吟得新句,欲往题藓石。

岸滑不可登,纵写复谁识。

故庐百滩西,何事乃东适。

兀坐但默然,顺走阅健席。

豪举与时会,汹涌浪头白。

及夫气势尽,泡灭岂有迹。

(0)
注释
汲:汲取。
曲糵:酿酒的原料,这里指米曲。
赊:赊欠。
堕:落下。
黯:暗淡。
阻风:因风阻而停留。
篷:船帆。
薪:柴火。
乐土:快乐的地方。
愁城:比喻愁苦的困境。
藓石:长有青苔的石头。
健席:各种活动或聚会。
豪举:壮举,豪放的行为。
及夫:等到。
泡灭:消失,归于无形。
翻译
村民们取江水,水深可达千尺。
米曲发酵成酒,一滴也不肯赊给别人。
高大的树林飘下黄叶,草木失去生机。
没想到滞留的人,在此度过漫长的日子。
船篷低垂难以抬头,沉重的柴火使船身倾斜。
醉乡不再是快乐之地,愁苦如坚固的城墙。
在痛苦中吟出新的诗句,想刻在石头上。
岸边湿滑无法登岸,即使写下又能被谁理解。
故居在百滩西边,为何要向东漂泊。
独自坐着默默无言,随波逐流参加各种活动。
豪情壮志与时代交汇,如同汹涌的浪花。
等到气势消散,一切归于平静,痕迹又在哪里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被困与孤独的意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郁闷和无奈。

首先,“居民汲江水,上下几千尺”两句,勾勒出一幅壮观的山川景象,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因雨阻风而被迫停留的窘境。接着,“曲糵化为酒,不肯赊一滴”则表现了诗人的自持与坚守,尽管内心可能充满了难以言说的苦楚,但依然保持着不为外界所动摇的态度。

“高林堕黄叶,草树黯无色”描绘了一幅秋意浓厚的景象,而“讵意阻风人,于此费永日”则透露出诗人因天气而被迫滞留的不耐和烦躁。这里的“讵意”一词,更增添了几分哀愁。

“篷低首难抬,薪重舟颇侧”两句,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沉重与不易被察觉的孤独感。“醉乡失乐土,愁城遇坚壁”则更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对往昔欢乐之地的怀念,与现实中遭遇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

“呻吟得新句,欲往题藓石。岸滑不可登,纵写复谁识。”这里的“呻吟”形容诗人创作时的情感投入,而“欲往题藓石”则显示了诗人的留恋与怀旧之情。但接下来的两句,则是对现实的无奈和自我表达的渺小。

最后,“故庐百滩西,何事乃东适。兀坐但默然,顺走阅健席。”则是在表现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接受,以及对未来的无为之态。“豪举与时会,汹涌浪头白”一句,则是对力量与时机把握的一种自信和期待。而“及夫气势尽,泡灭岂有迹。”则是在表达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活动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一个被困于某种境遇中的人的情感世界和精神状态。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放怀·其二

一岁芝三秀,千年桃始花。

徘徊迟速间,椒庭问仙家。

熟诵灌顶经,何必餐流霞。

露葵与朝槿,可以啜其葩。

海邦有山蓣,名曰文来瓜。

嫩绿含松粉,甘香胜胡麻。

时蔬多木本,四序摘新芽。

充盘以适意,灵异非所誇。

(0)

与诸昆季言怀·其九

生晚道仍古,禀气得其真。

一朝伏青白,坐见千秋人。

黄杨厄馀闰,松桧偕冬春。

驽骀无辍驾,骐骥共前津。

(0)

赠隐士

诗题锦句营心澹,酒酌兰英涤口香。

伐性已知逃斧凿,澡身原不藉沧浪。

(0)

和筱岫次韵元微之咏醉十二篇·其六忆醉

洛阳酒会从前事,金谷诗人少后期。

三百青铜随地数,凌风玉树早花时。

(0)

初春杂咏八首·其一

春华上朝日,遥自扶桑来。

温风穆以远,吹我兰蕙开。

清芬谐夙好,庭户良悠哉!

披襟向空啸,身世飘纤埃。

朅来双飞燕,翩翻更徘徊。

既酌不成醉,踯躅临高台。

(0)

大武观落日·其二

人定梦初觉,犹馀一线红;

不谙海上事,误道是天东。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岑安卿 施肩吾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严羽 刘秉忠 武元衡 柳宗元 高攀龙 吾丘衍 陈陶 谢灵运 张养浩 曹唐 孙思邈 王贞仪 马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