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百福衣》
《题百福衣》全文
明 / 刘宗周   形式: 古风

众法合成婴儿衣。一法不解婴儿机。

出声喤喤孩且啼。为儿说法知良知。

长则学为裘与箕。

(0)
鉴赏

这首诗《题百福衣》由明代诗人刘宗周所作,通过巧妙的比喻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对人生、智慧与道德的深刻思考。

首句“众法合成婴儿衣”,以“婴儿衣”为喻,暗示了人生的起点,即在众多法则的交织下,个体生命得以形成。这里“众法”代表了世间各种规则、道理或经验,而“婴儿衣”则是新生的象征,强调了生命的初始状态是纯净无染的,充满了无限可能。

接着,“一法不解婴儿机”,进一步阐述了即使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保持一颗纯真未受污染的心灵的重要性。这里的“一法”可能指的是某种特定的法则或观念,如果不能理解或接受它,就无法真正理解生命的本质,就如同不懂得婴儿的天性一样。

“出声喤喤孩且啼”,描绘了婴儿啼哭的声音,既是一种自然的表达,也是对世界探索的开始。这声音中蕴含着对未知的好奇与渴望,预示着个体将要面对成长中的挑战与学习。

“为儿说法知良知”,意味着通过教育和引导,人们可以认识到内在的良知,即道德与正确的判断力。这是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帮助个体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做出正确的选择,保持内心的善良与正义。

最后,“长则学为裘与箕”,以“裘”(皮衣)和“箕”(簸箕)为喻,形象地说明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不仅学会了生存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处理生活中的事物,包括接纳、筛选和净化。这里的“裘”可能象征着社会角色的承担,“箕”则代表了对负面或不必要事物的剔除,强调了成长过程中既要积累知识与技能,也要学会辨别与选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探讨了从生命之初到成长过程中的智慧与道德修养,以及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保持自我,追求真正的内心平静与和谐。

作者介绍
刘宗周

刘宗周
朝代:明

刘宗周(1578—1645),字起东,别号念台,汉族,明朝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因讲学于山阴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他是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也是宋明理学(心学)的殿军。他著作甚多,内容复杂而晦涩。他开创的蕺山学派,在中国思想史特别是儒学史上影响巨大。清初大儒黄宗羲、陈确、张履祥等都是这一学派的传人。刘宗周的思想学说还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当代新儒家学者牟宗三甚至认为,刘宗周绝食而死后,中华民族的命脉和中华文化的命脉都发生了危机,这一危机延续至今。
猜你喜欢

宿三桥吊淮阴侯

客馆衔杯说未央,淮阴往事正堪伤。

推心已得逢真主,蹑足何须立假王。

即肯千金酬一饭,不难百战宥三章。

可怜酒后狂歌日,猛士谁人守四方。

(0)

五丁峡

悬崖万仞高,飞流横界道。

阴风飒立中,奇石矗云表。

日月东西亏,雷霆昼夜绕。

壮哉五丁峡,天险辟匠巧。

行人水中行,一线走深窈。

左防天柱折,右恐冰山倒。

身非猿猱升,心虞豺虎咬。

远峰青濛濛,密雨白浩浩。

牧犊竟得蜀,秦人计何狡。

壮士化尘埃,遗迹幸未扫。

虽异巨灵掌,绝胜飞鸿爪。

仪错今安在,怀古忧心悄。

前登羊鹿坪,山山啼悲鸟。

(0)

守惠济闸遇宋西樵明府运铜北上共饮至醉作歌贻之

黄河西来直如箭,闸高三板苦臼战。

孤篷兀守睡惛腾,洗眼忽睹故人面。

间关万里来滇南,飘泊一官同客燕。

倔强不善事上官,转运京铜八十万。

昆吾之质精且良,磈礌历落装满舱。

远从巴峡穿瞿塘,石齿衙衙森剑铓。

訇然撞击首尾张,委弃岂汝能周防。

绳缒万夫沈水取,入饱蛟龙出豺虎。

江声呜咽江水赤,千百曾无返十五。

来时孟秋今孟夏,十月征程半天下。

惊魂羁魄天公怜,从今王道真平平。

忆昔长安同跃马,交情脱略世应寡。

岂料年来迹转迷,那知今日杯重把。

男儿自是可怜虫,吾辈原非食肉者。

波平月上清风来,安得河水变玉醅。

与君长夜倾千杯。

所惜明朝闸板开,眼前呼舞俱尘埃。

(0)

顾亭林访陈顾侍郎野王遗迹·其一

海隅风物纪来真,策策探幽不厌频。

浮世难逢千岁鹤,断碑如对六朝人。

沧桑几度名犹在,金紫何缘梦再亲。

寂寞亭林湖畔冢,只余荒寺伴青磷。

(0)

石山栈

关门晓曈曚,众峰递隐见。

林根微阳吐,水外孤村断。

萧条逼仲冬,积雪覆山甸。

山径石栈危,单车缘一线。

攀萝冰堕指,陟巘风割面。

羸马向北嘶,游子心未倦。

回首万里涂,情亲隔乡县。

及兹道更长,飘零一身贱。

(0)

怀任文田

系艇东溪畔,花迟春未残。

所思今不见,雪霁月生寒。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李昪 荀勖 项羽 吴彩鸾 黄宗会 陈函辉 何胤 薛曜 李致远 留正 刘旦 龙仁夫 钱福 冯应榴 玄觉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