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历青山晚,悠然似古春。
溪云生白石,茅屋断红尘。
岚重浑疑雨,山深不遇人。
秪应桥下水,照见白纶巾。
寂历青山晚,悠然似古春。
溪云生白石,茅屋断红尘。
岚重浑疑雨,山深不遇人。
秪应桥下水,照见白纶巾。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山水画卷。首句“寂历青山晚”,以“寂历”二字渲染出山间傍晚的宁静与空旷,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种淡淡的忧郁之中。接着,“悠然似古春”一句,通过对比手法,将眼前的景象与古代春天的生机勃勃相联系,赋予了画面以历史的厚重感和时间的流转感。
“溪云生白石,茅屋断红尘”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眼中的自然之美。溪流边的白云缭绕在洁白的石头上,象征着纯净与超脱;而远处的茅屋则与世俗的喧嚣隔绝,营造出一种远离尘世的隐逸氛围。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景物,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岚重浑疑雨,山深不遇人”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雾气弥漫、仿佛随时可能降下的雨意,以及深入山林不见人的幽静,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略带孤寂的意境。这种环境的描述,既体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最后,“秪应桥下水,照见白纶巾”一句,以水中的倒影作为收尾,巧妙地将诗人自己融入到自然之中,通过“白纶巾”的细节描写,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自我精神的寄托。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足茧问津路,肩才息奚跛。
醉乡托一廛,学海浮单舸。
观心竦前瑕,敛躁入危坐。
犹欣未穷极,早获挫刚果。
愚徒巧掩拙,语每泄魇卧。
所须补罅隙,亦才废星琐。
智不给筹运,力难任败裸。
汲汲欲为谋,政恐无时可。
我谒武侯祠,阴廊草凄凄。
当时南阳结庐学龙卧,深山大泽无人知。
胡为蜀先主,三顾前致辞。
欲烦恢复天下计,先生筹策天下奇。
浩然出山来,凛凛虎豹姿。
乘时既得人,上曰真吾师。
已晓关与张,二子不复疑。
孤有孔明在军中,如龙有水相因依。
历数既有归,破贼当自兹。
可怜复汉社稷心未已,当时三峡图垒空巍巍。
先生有才过曹丕,中原恢复未可知。
惜哉军务劳,一心死无私。
出师一表如皎日,千古万古鸿名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