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端阳》
《端阳》全文
明 / 张嗣纲   形式: 七言律诗

八座薰风习习凉,俄惊佳节又端阳。

家家虎艾悬门外,处处龙舟竞海旁。

击目自知同楚俗,夺标谁肯让珠江。

汨罗此日风波起,千古忠魂恨正长。

(0)
鉴赏

这首《端阳》诗,由明代诗人张嗣纲所作,描绘了端午节的热闹景象与深厚的文化内涵。

首先,“八座薰风习习凉”,开篇即以轻柔的春风,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氛围,预示着端午佳节的到来。接着,“俄惊佳节又端阳”,诗人巧妙地运用“俄”字,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节日的突然降临,让人不禁心生感慨。

“家家虎艾悬门外,处处龙舟竞海旁。”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家家户户门前悬挂着虎艾,象征驱邪避灾;而河畔或海边,龙舟竞渡的场景则充满了竞技与欢腾的气息。通过这些细节,诗人成功地勾勒出了端午节热闹非凡的节日气氛。

“击目自知同楚俗,夺标谁肯让珠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端午节习俗的认同与自豪感。他不仅亲身参与了这些活动,还深刻理解并融入了楚地的风俗习惯。同时,诗人也以“夺标谁肯让珠江”一句,展现了对竞争精神的赞赏和对胜利的渴望。

最后,“汨罗此日风波起,千古忠魂恨正长。”诗人将视线转向历史,提到了屈原投汨罗江的故事。这一天,波涛汹涌的汨罗江不仅见证了屈原的壮烈之举,也成为了后人纪念这位伟大爱国者的永恒场所。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屈原忠诚与爱国精神的敬仰,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深感慨。

综上所述,《端阳》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不仅展现了端午节的民俗风情,更蕴含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与对传统文化的珍视,是一首富有文化深度和情感温度的佳作。

作者介绍

张嗣纲
朝代:明   字:效忠   籍贯:清远

张嗣纲,字效忠。清远人。少怀大志,及长,闭户潜修,于经史外,更习《六韬》《三略》。明神宗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连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头参将,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馀诗草》二卷。事见民国《清远县志》卷一〇。
猜你喜欢

向晓闺情诗

北斗行欲没,东方稍已晞。

晨鸡初下栖,晓露尚沾衣。

衾裯徒有设,信誓果相违。

讵忍开朝镜,羞恨掩空扉。

(0)

赋得横吹曲长安道

桂宫连复道,黄山开广路。

远听平陵钟,遥识新丰树。

合殿生光彩,离宫起烟雾。

日落歌吹还,尘飞车马度。

(0)

和会三教诗

聚沫多缘假,标空非色香。

汉君虽启梦,晋后徒降祥。

玄机昔未辩,洞鉴资我皇。

(0)

和湘东王横吹曲三首·其二洛阳道

洛阳佳丽所,大道满春光。

游童初挟弹,蚕妾始提筐。

金鞍照龙马,罗袂拂春桑。

玉车争晚入,潘果溢高箱。

(0)

咏有人乞牛舌乳不付因饷槟榔诗

陈乳何能贵,烂舌不成珍。

空持渝皓齿,非但汗丹唇。

别有无枝实,曾要湛上人。

羞比朱樱熟,讵易紫梨津。

莫言蒂中久,当看心里新。

微芳虽不足,含咀愿相亲。

(0)

三妇艳

大妇缝罗裙,中妇料绣文。

唯馀最小妇,窈窕舞昭君。

丈人慎勿去,听我驻浮云。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余靖 赵孟坚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蔡肇 叶小鸾 陈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