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不见海,朝夕望海气。
鸥飞能转迟,始觉海已至。
凭高目难穷,胸次必小异。
心知鸥所乐,造物靳我翅。
柳州慕为鹘,毛翮有仁义。
泰清果忘饥,恶世良可弃。
登楼不见海,朝夕望海气。
鸥飞能转迟,始觉海已至。
凭高目难穷,胸次必小异。
心知鸥所乐,造物靳我翅。
柳州慕为鹘,毛翮有仁义。
泰清果忘饥,恶世良可弃。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楼远眺大海的情景。首句“登楼不见海”表达了诗人起初未能直接看到海的遗憾,然而他日复一日地凝望,鸥鸟飞翔的轨迹逐渐让他感觉到大海的存在。“鸥飞能转迟,始觉海已至”通过细腻观察,诗人察觉到海的临近,暗示了他对大海的向往和追求。
接下来,“凭高目难穷,胸次必小异”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视野开阔,心境也随之变化,对世界的理解有了更深的认识。他意识到自己虽然无法像海鸥那样自由翱翔,但内心深处渴望体验鸥鸟的快乐。
“心知鸥所乐,造物靳我翅”流露出诗人对自身局限的自嘲,同时也暗含对自然法则的感慨,感叹造物主没有赋予他像鹘(一种猛禽)那样的翅膀,使他在恶劣世道中有所依靠。
最后两句,“柳州慕为鹘,毛翮有仁义。泰清果忘饥,恶世良可弃”表达了诗人羡慕鹘的坚韧与仁义,希望在困境中保持高尚情操。他想象在清平世界中忘却饥饿,在污浊世间则选择放弃,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登楼望海为线索,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