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岳标真牒,孤峰入紫氛。
藤萝暗仙穴,猿鸟骇人群。
古道千年在,悬流万壑分。
汉坛秋藓驳,谁祀武夷君。
灵岳标真牒,孤峰入紫氛。
藤萝暗仙穴,猿鸟骇人群。
古道千年在,悬流万壑分。
汉坛秋藓驳,谁祀武夷君。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雄伟的山川景象,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思。开篇“灵岳标真牒,孤峰入紫氛”两句,以宏伟的笔触勾勒出武夷山的神奇与高洁,“灵岳”指代仙境,"孤峰"则是对主峰特有的描绘,而“紫氛”则增添了一种超凡脱俗的色彩。
接下来的“藤萝暗仙穴,猿鸟骇人群”两句,则转入细部刻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幽深而神秘的世界。"藤萝"和"仙穴"共同营造出一种隐逸的氛围,而"猿鸟骇人群"则透露出这里与世隔绝,人迹罕至。
“古道千年在,悬流万壑分”两句,诗人表达了对这片古老土地的深情和赞美。"古道"象征着历史的悠久,而"悬流"则展现了山间溪流的壮丽。
最后,“汉坛秋藓驳,谁祀武夷君”两句,则是对历史的一种追问与反思。“汉坛”和“秋藓”共同营造出一种古老而庄严的氛围,而"谁祀武夷君"则让人联想到这里曾经可能存在的祭祀活动,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历史文化的呼应,展现了诗人对于山水之美和历史沉淀的深刻感悟。
君不见黄鹄高飞未可罗,榆枋之雀奈我何。
拂衣春色为黯淡,故山高卧白云多。
风尘谁识大梁行,夷门轻薄笑侯生。
虚左莫言公子事,今日邯郸已罢兵。
金丹初出照人寒,瑶草千年老鹖冠。
更欲清秋观渤海,那能渴病滞长安。
嫖姚三疏奏明光,九月王师扫大荒。
不求十万羽林骑,从军但请尚书郎。
看君未是侯门客,草檄论兵一当百。
片言不合径拂衣,坐使元戎气萧索。
汉主临轩送逐臣,褰帷海上及行春。
正逢匹妇衔冤雨,一洒浮尘不污人。
游燕曾携短匕首,袖里虹蜺今在否。
出关若见弃繻生,为余持赠单于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