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钟高枕起徘徊,无复鸡人彻曙催。
夜色未分河鼓直,晓寒将歇水仙开。
不烦典谒通怀刺,尚有馀灯照举杯。
写尽吟笺窗未白,烛花频坠兽垆灰。
远钟高枕起徘徊,无复鸡人彻曙催。
夜色未分河鼓直,晓寒将歇水仙开。
不烦典谒通怀刺,尚有馀灯照举杯。
写尽吟笺窗未白,烛花频坠兽垆灰。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元旦清晨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宁静与祥和的氛围。
首联“远钟高枕起徘徊,无复鸡人彻曙催”,诗人以“远钟”和“鸡人”为引子,描绘出一种静谧而悠远的景象。远处的钟声唤醒了诗人,他并未急于起床,而是“徘徊”于床榻之上,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这里的“鸡人”原指古代报时的公鸡,此处借指自然的鸡鸣,但诗中却说“无复鸡人彻曙催”,暗示了清晨的寂静,没有鸡鸣打破这宁静的夜晚。
颔联“夜色未分河鼓直,晓寒将歇水仙开”,进一步描绘了清晨的景色。夜色还未完全消散,河鼓星(即牛郎星)依然清晰可见,预示着时间的流转。随着夜色的退去,晨寒即将消散,水仙花开始绽放,象征着新生与希望的到来。
颈联“不烦典谒通怀刺,尚有余灯照举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在这样的清晨,无需繁琐的礼节,只需一杯酒,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这里的“典谒”指的是古代的拜见礼仪,“怀刺”则是指名片,诗人通过这两词的否定,强调了此刻的轻松自在。
尾联“写尽吟笺窗未白,烛花频坠兽垆灰”,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独自饮酒的情景。窗外的天色尚未完全变白,烛光摇曳,烛花不断落下,兽形的香炉中烟灰堆积,这一切都构成了一个温馨而略带忧郁的画面。诗人通过“吟笺”这一细节,展现了自己在清晨的思绪与情感,仿佛在用文字记录下这一刻的宁静与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清晨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营造出了一种清新脱俗、宁静致远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与诗意的存在。
临池闻道学书成,已许家鸡胜伯英。
雪竹霜毛分一束,开包何异五侯鲭。
播糠眯眼丞良苦,鸣鼓连村尉始归。
及取江梅来一醉,明朝花作玉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