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郡今无事,风吹杀气过。
鼓鼙沉上谷,烽火断交河。
子女穹庐入,金珠大马驮。
蒙恬城下骨,夜夜听笙歌。
边郡今无事,风吹杀气过。
鼓鼙沉上谷,烽火断交河。
子女穹庐入,金珠大马驮。
蒙恬城下骨,夜夜听笙歌。
这首《边词(其一)》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对边疆地区的描绘,展现了边防的宁静与变迁,以及历史的沧桑感。
首句“边郡今无事”,开篇即点明边疆地区当前的和平景象,与过往的战乱形成鲜明对比。接着,“风吹杀气过”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无形的“杀气”赋予了动态,通过风的流动将其从边疆地带带走,暗示了战争的远离和时代的转变。
“鼓鼙沉上谷,烽火断交河。”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边疆的宁静。鼓鼙,古代军队行军时所击的鼓和鼙,此处象征着战争的号角;上谷,古代地名,这里泛指边疆地区;烽火,古代传递军事信息的信号,断交河则指边境的平静。这两句通过具体的军事符号,形象地展示了边疆的安宁。
“子女穹庐入,金珠大马驮。”描述了边疆民族的生活情景。子女,指的是边疆地区的居民;穹庐,是游牧民族居住的帐篷;金珠大马驮,则描绘了他们富足的生活状态,通过金珠和大马的装载,展现了边疆贸易的繁荣。
最后,“蒙恬城下骨,夜夜听笙歌。”以历史人物蒙恬的典故,表达了对边疆历史的回顾与感慨。蒙恬,秦朝名将,曾负责修筑长城,其城下的骨骸象征着过去的战争与牺牲。而“夜夜听笙歌”则与前文的宁静形成对比,暗示了边疆在和平时期的生活情趣,同时也蕴含着对历史的深思。
整体而言,《边词(其一)》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边疆从战乱到和平的转变,以及在和平环境下边疆人民生活的美好与历史的厚重感,是一首富有深意的边塞诗。
兰堂邵氏称名族,百年家世逾乔木。
高堂揭扁号存耕,种德尤如种嘉谷。
方寸之地仁为春,生意勃勃如兴云。
来牟率自帝命育,稂莠肯为他人耘。
秋成有获仓箱阜,宁让东南百千亩。
水旱无由害岁丰,豪强岂得兼吾有。
君莫羡家有万卷书,岂不见河东柳氏称巨儒,善和旧宅无人居。
又莫羡家有满籯金,岂不见董家筑坞贻谋深,不及后人徒有心。
积书积金非不美,振后光前能有几。
题诗为尔表存耕,贻厥子孙孙又子。
西湖送行客,鼓棹凌清寒。
湖上风景佳,燕赏忘暮还。
推篷睇夕影,已挂南屏山。
暝色生远林,倦鸟回修翰。
欢乐殊未央,感兹成浩叹。
百年几昕夕,早壮俄顷间。
荣名弗早及,壮气易摧残。
举酒再属客,休嗟行路难。
长才足济世,玄鬓况未斑。
行当奋高步,直上青云端。
二树郁苍苍,根干蟠蛟蛇。
桧老已成铁,梅芳犹有葩。
借问种树人,遗踪邈以遐。
后人爱先泽,封培日云加。
拱把至合抱,岁月经来赊。
故国有乔木,百尺凌烟霞。
孔庭遗手植,累代得芳华。
即物观世物,求言称故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