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日承召泛舟,后登峰台寺,赋此》
《秋日承召泛舟,后登峰台寺,赋此》全文
明 / 戚继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萧鼓下长河,中流发棹歌。

野云随岸阔,秋色逐帆多。

为惜经年别,翻怜此日过。

凭高追往事,双鬓已成皤。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泛舟于长河之上的景象,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联“萧鼓下长河,中流发棹歌”,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泛舟的情景。萧瑟的鼓声与悠扬的歌声在长河之上回荡,营造出一种既欢快又略带哀愁的氛围。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颔联“野云随岸阔,秋色逐帆多”,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野云随着宽阔的河岸缓缓飘动,秋色则随着船只的行进而不断变换,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变幻无穷。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巧妙地映射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

颈联“为惜经年别,翻怜此日过”,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不舍以及对相聚时光的珍惜。在这样的秋日里,诗人或许正经历着与友人的分别,心中满是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眼前相聚的感激。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让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联系。

尾联“凭高追往事,双鬓已成皤”收束全诗,将思绪引向深远。站在高处回望过去,岁月的痕迹在诗人的双鬓上显现,暗示着时光的无情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发对生命意义和时光流转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感慨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作品。

作者介绍
戚继光

戚继光
朝代:明   字:元敬   号:南塘   籍贯:山东登州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猜你喜欢

题画寄徐州陆九皋(二首)

别后重来未有期,且凭图画寄相思。
秋风黄叶茅亭上,犹记逢君是此时。

(0)

述言

黄河失故道,横流奔四驰。
楮币更新法,世乱不可支。
承平日既久,弛张教乃堕。
变故始有作,虽多亦奚为。
是用干戈起,民生未可期。
¤

(0)

蕨萁行(闽清县饥,不报,民采蕨萁为食而多

东山有蕨萁,南山有蕨萁。
西山有蕨萁,北山有蕨萁。
采采蕨萁,晨露未晞。
荆棘离披,筐筥携持。
长镵深入土,短褐寒风吹。
采采蕨萁,可以疗饥。
以簸以炊,为饧为饴。
食少不下咽,食多伤人脾。
去年岁歉食无糜,橡栗拾尽民流离。
今年岁歉田无稗,蕨萁食尽将安之?
美食大官馔,仁心宁汝悲?
但见昨日奏麦两歧,今日进五色芝,呈祥献瑞无休时,载膏载脂,驿骑驱驰。
蕨萁蕨萁,官独不汝知!
已而已而,岁云莫矣。

(0)

湘南杂咏(三首)

于阗几载洮阳上,临难方图籍寇兵。
但说调鹰饥可食,宁知养虎患非轻。
涂穷反噬三湘地,风靡长驱八桂城。
常武不歌天亦老,琵琶又作过船声。

(0)

予自去冬闰十一月遣人还泰和迎候余弟子彦与

南北相望路七千,南风只有中盐船。
故乡消息何时发,纵得书来是半年。

(0)

送颜用行归吉水并柬康隐君

文昌进士颜夫子,昔在筠阳最知己。
春风携酒上方楼,秋雨题诗洞山寺。
当时结交翰墨场,共言意气倾侯王。
岂知风尘各惊散,此地不得同翱翔。
君今只在泸源上,我亦南还窜林莽。
旧交零落海云空,梦里惊呼色凄怆。
往者山寇攻泸源,义门百口今谁存。
况闻亲庭抱永痛,妻子夜哭沙田村。
欲归无家出无仆,两年访我城东屋。
长林春暝风雨交,此日穷居转愁蹙。
柴门苦竹惟鸟啼,流水绕屋生春泥。
苦无一钱沽酒饮,坐据寂寞如枯藜。
鼓笳连江清夜永,短烛孤帷吊形影。
野麦陵陂老雁饥,寒风动竹枯萤冷。
知君豪宕轻黄金,感时亦复忧沉沉。
青云若负壮士志,白日难照愁人心。
谁能短衣事骑射,空遣悲歌泪盈把。
却望文昌从此归,东行定过匡山下。
匡山先生发如丝,十年不出真吾师。
便须晏岁荷短锸,共来山中寻紫芝。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林藻 徐世隆 廖燕 袁郊 刘燕哥 薛元超 耶律履 何执中 王徽之 蔡世远 萧瑟瑟 韩鑅 任希古 马光祖 法藏 靳学颜 沈如筠 戚夫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