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人道我痴,我道俗人呆。
两两相排拨,喽啰不可解。
世人重荣华,我心今已罢。
惟有如意珠,撩渠不肯买。
耽浮五欲乐,几许难开解。
俗人道我痴,我道俗人呆。
两两相排拨,喽啰不可解。
世人重荣华,我心今已罢。
惟有如意珠,撩渠不肯买。
耽浮五欲乐,几许难开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梵志的作品《诗(其六)》。诗中以对比的手法,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首句“俗人道我痴,我道俗人呆”,诗人自视高远,认为世俗之人追求功名利禄,过于浅薄,而自己则不为所动,保持一种超脱的态度。接着,“两两相排拨,喽啰不可解”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对立与冲突,暗示了诗人与世俗之间的隔阂难以调和。
“世人重荣华,我心今已罢”表达了诗人对荣华富贵的淡漠态度,他认为这些物质的追求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和平静。而“惟有如意珠,撩渠不肯买”则用如意珠比喻内心的真正追求,表明诗人宁愿追求精神上的富足,而不屑于用金钱去换取表面的荣耀。
最后,“耽浮五欲乐,几许难开解”是对那些沉迷于感官享受、欲望追求的人的讽刺,指出这种生活方式的虚无和难以理解的价值观。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讽刺,展现了诗人对世俗价值的批判和对内心世界的执着追求。
近山一台突兀势,远山一台出天际。
何时筑此望烽火,留及如今太平世。
六十年来无甲兵,西方乐土边陲清。
君王神武今混一,藩篱大剖无金城。
尚馀此台屹山顶,照月愁风拄孤影。
昔人触目心胆寒,今日空迷野烟瞑。
行歌为我重悲伤,愿台万年无火光。
长城远筑阿房起,黔首驱除若蝼蚁。
谁知别有小乾坤,藏在桃花白云里。
桃花重重间白云,洞门锁住千年春。
男耕女织作生业,版籍不是秦家民。
桑麻鸡犬村村屋,流水门墙映花竹。
无端渔父绿蓑衣,带得黄尘入幽谷。
主人迎客坐茅堂,共话山中日月长。
但见花开又花落,岂知世上谁兴亡。
明朝渔父归城市,回首云山若千里。
再来何处觅仙踪,恨满桃花一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