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杏花三首·其三》
《次韵杏花三首·其三》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佳]韵

看时高艳先惊眼,折处幽香易满怀。

野女强簪看亦丑,少教憔悴逐荆钗。

(0)
注释
看时:初次看到。
高艳:鲜艳的颜色。
先惊眼:令人眼前一亮。
折处:折取的时候。
幽香:清幽的香气。
易满怀:容易让人满心欢喜。
野女:乡村女子。
强簪:勉强插戴。
看亦丑:看起来也显得丑陋。
少教:还是少让。
憔悴:形容面容憔悴。
逐荆钗:跟随粗陋的荆钗。
翻译
初次看到它,那鲜艳的颜色就令人眼前一亮。
折取它的香气,清幽淡雅,容易让人满心欢喜。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杏花盛开的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物的美丽与生机。诗人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表达了对杏花的喜爱和惊讶。

“看时高艳先惊眼”,表现了诗人在初见杏花时的惊艳之感,"高艳"二字形容了杏花鲜明的色彩和它们在枝头高高举起的姿态。"惊眼"则传达了一种突然而来的视觉冲击,显示诗人对美景的敏锐感受。

“折处幽香易满怀”,这里的"折处"指的是折下杏花的瞬间,而"幽香"则是这些花朵散发出的淡雅芬芳。"易满怀"意味着这种香气轻易地就能充盈在诗人的怀抱之中,这不仅形容了香味的浓郁,更暗示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留恋。

接下来的两句“野女强簪看亦丑,少教憔悴逐荆钗”则描绘了一个场景:在田野间,有女子虽然不太擅长,却努力地在头发中插着杏花("强簪"),但这样的装饰却并不显得优雅("看亦丑")。"少教憔悴逐荆钗"表达了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女子也能通过简单的教学和模仿,将这些不太协调的装饰变得更为自然("逐荆钗"指的是随着野草一般的东西去装扮)。

诗中充满了对春天美景的赞叹,同时也透露出一种生活的情趣。通过对杏花和田野女子的细致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对自然之美与简单生活的欣赏。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秋风

颢气薄衣襟,疏声集暝林。

雁惊烟塞梦,鲈入故乡心。

静落阶前叶,清传月下砧。

更怜茅屋破,愁绝少陵吟。

(0)

寄闻季实

君虽龟邑住,笔下自烟霞。

仁不违三月,心长在五车。

雄豪轻俗辈,名字落诗家。

无计论文醉,溪桥酒独赊。

(0)

赠别上官良史

不惜黄金一醉君,唤歌催舞语纷纷。

天涯明月空相忆,寒雁无声入断云。

(0)

竹邻

虚怀似此君,所至爱为邻。

寒影过墙绿,清风无俗尘。

恐孤栖凤侣,不作钓鱼身。

昔有吟人癖,移家更苦辛。

(0)

蠡口

未谋人国已谋身,往事无从问水滨。

游鹿谆谆犹在耳,平湖淼淼忽扬尘。

寺明丹垩低檐古,树饱风霜老节新。

又理阖闾城外棹,更无鸥鸟傍青纶。

(0)

秋夜

嫩凉细意入帘栊,禁树秋声未击蒙。

展尽绿蕉心寸寸,几时消息到梧桐。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周弼 施枢 夏原吉 黄镇成 林同 王铚 朱同 沈谦 高旭 许棠 刘才邵 王逢 释普度 蒋敦复 钱时 薛嵎 谢元汴 释惟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