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秀纷苍翠,城楼势半衔。
定同颜太守,复有读书岩。
野日开潭镜,天风起石帆。
苍苍虞帝庙,更为植松杉。
独秀纷苍翠,城楼势半衔。
定同颜太守,复有读书岩。
野日开潭镜,天风起石帆。
苍苍虞帝庙,更为植松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幽静的山水画卷。首句“独秀纷苍翠”以“独秀”二字点明了山峰的独立与高耸,加之“苍翠”二字,不仅渲染了山色的浓重与生机,也暗示了山体的古老与坚韧。接下来,“城楼势半衔”一句,巧妙地将山峰与城楼联系起来,通过“半衔”的形象描绘,展现了山与建筑之间的和谐共生,同时也暗含着对桂林山水城市特色的赞美。
“定同颜太守,复有读书岩”则借用了历史典故,颜太守指的是唐代文学家颜真卿,他曾在桂林任职,留下了许多佳话。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桂林能像颜真卿那样,成为文人墨客的聚集地,充满了文化气息。同时,“读书岩”一词,更是直接点明了桂林作为文化圣地的地位。
“野日开潭镜,天风起石帆”两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阳光比作镜子,将天风比作起航的帆,生动地描绘了桂林山水在自然光线和风力作用下的动态美,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体现了诗人对桂林山水独特魅力的深刻感受。
最后,“苍苍虞帝庙,更为植松杉”一句,不仅提到了古老的虞帝庙,还表达了诗人希望桂林能够继续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愿望,通过“植松杉”这一行为,象征着对桂林未来发展的美好期许,以及对自然与文化的尊重与保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桂林山水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作品。
露湿铜壶,月圆金镜,小息浓阴阴地。
别样温存,恍神仙何世。
试凝想,自是天青续梦犹暖,海碧纤尘都洗。
甚处邻箫,几歌坊曲里。正肩摩鬓贴芳茵砌。
愁蟾迥水浪云华起。对景两意绸缪,荡红香脂腻。
便相将味郁陶陶醉。忘却道巷曲深深闭。
纵漏半、绿苑密悰,合身心物外。
废塔空经鼓。秋宵月,夜凉残照前度。
西堂境静,东城步曲,隐藏深户。
閒言巷陌寻常,定燕子、曾招旧侣。
怎怅极、断梦江花,离情魏笔休赋。
沧桑系老林泉,悲歌韵抑,愁思吟苦。
浮云晦迹,清风送晚,载书归去。
文园病渴长恨,顾倩影、翩翩恋处。
试尽将、掷作金声,兴公愿否。
天地此秋色,人老菊花风。
生前生后无际,何法款鸿濛。
半世山河一梦,七载虫沙万劫,寸寸鍊衰翁。
海水一泓绿,摇荡酒杯中。荣州郭,今自寿,老为农。
万方一概,何必皂帽老辽东。
天际云来云去,世上潮生潮落,如剑斩虚空。
五十二年事,头上五更钟。
锦城耆旧传,相思两地,桑梓当龙沙。
送春春已去,去日春人,都付玉钩斜。
贞元梦影,剩燕山,一绿无涯。
休望远,喷蓬莱阁道,双凤万人家。哀笳。
经年患气,竭地军需,胜西来铜马。
谁更念,催耕野扈,斸土金鸦。
婆娑老树如人样,赖新词,传唱瑶华。
晴又雨,花潭且醉榴花。
春影华鬘竟不分,三生修来如此。
黛痕山笑,红窠露饱,何限六朝风致。
瘦绝单衫,又妙是清和天气。
家常梳裹,透雪腕,双笼珠子。
似曾相识非耶,镜中依约,圣湖烟翠。
淡妆无语,香霏欲滴,无法安他名字。将身靠几。
任起坐都如人意。桃花小样,请戏猜年纪。